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内生关系的揭示,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形成的逻辑起点。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百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反思,描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发展与成熟的历史过程,展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的成熟与社会主义本质同构的逻辑进路,在理论与现实中科学地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伟大成就,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积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王程,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现任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共管理流动站博士后。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教坛新秀。先后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获得文、法学学士、法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哲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思想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级科研和教研项目多项。在《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江海学刊》《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在《解放日报》《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数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江淮学苑经典文库编委会
总序
摘要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性
一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现代性发育的深层关联
二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内生关系的生成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如何形成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二 中国改革开放后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基本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考茨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初思考
第一节 国际资本主义新变化与考茨基经济思想的形成
一 考茨基早期经济思想的形成与特征
二 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思中发现市场范畴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市场机制
一 社会主义经济要立足人的实际需求
二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
三 市场机制是消除计划机制弊端的有效手段
四 市场机制下的分配差异具有一定合理性
五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需要发挥货币与金融的作用
第三节 考茨基原初思考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局限性
一 灵活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反思现实问题
二 基本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三 理论与历史的分离导致其思想的局限性
第三章 列宁:摒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绝对对立式的思考
第一节 1918年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四个转变
一 从偏重夺取政权转向注重社会主义建设
二 从抽象逻辑转向以实践原则为出发点认识社会主义
三 从大一统的社会主义模式转向承认各国实践的特殊性
四 从排斥资本主义转向可以向资本主义学习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思考与实践
一 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认识的改变——由绝对对立到可以借鉴
二 利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相关范畴建设社会主义
三 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文化建设保障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四 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成为最文明的国度
第三节 商品经济实践的宝贵启示
一 发展商品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经环节
二 实践发展要求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与时俱进的理解
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关键
第四章 东欧市场社会主义的探索及其沉痛教训
第一节 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缘起
一 市场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
二 “大论战”与“兰格模式”的产生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演进的双向路径
一 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市场化改革分析
二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两条演进路径分析
三 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与积极作用
第三节 教训的实质分析与反思
一 作为执政党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以放弃领导权换市场
二 泛滥的民主化取向无法构成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
三 不切实际的教条主义必然导致“市场”与“社会主义”两失真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探索的历史逻辑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解
一 建党初期关于社会主义观念的认知
二 《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
第二节 计划经济模式的成就与挫折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二 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动力机制及伟大成就
三 计划经济运行模式后期的弊端及沉痛的历史教训
第三节 关键的历史抉择:“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一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二 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三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涵:“交两张满意答卷”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进路
一 理论创新: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 深层次地发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四大现实问题的提出
第六章 全面深化改革:深度而又全面地再创新
第一节 合理运用资本: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 让资本在阳光下最大化运行
二 资本运行与“经济发展最优化”的实现
三 科学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二节 市场的法治向度:依法治国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
一 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内生关系——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
二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
第三节 市场的经济哲学向度: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构思
一 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理解达到崭新的高度
二 集中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
三 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与政治自信
第四节 市场的政治哲学向度:三个统一推动制度成熟定型
一 “三个统一”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二 “三个统一”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做到守正创新
三 “三个统一”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第五节 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寓意
一 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
二 全面深化改革把握了辩证法的核心原理
三 唯有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有世界历史的眼光
第七章 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的价值寓意
第一节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体现
二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节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理论内涵
二 传统单一公有制的实践困境
三 困境的求解——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方向
第三节 党性与人民性相一致——“强国富民”的根本保障
一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目的因
二 党性与人民性相一致决定了“强国富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中国共产党向现代执政党转型
第四节 实现经济正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一 两种公平正义语境下对经济运行模式的选择
二 当前社会主义经济正义的实现需要做到三个提升
三 社会主义制度要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守住经济正义原则
第五节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内涵
二 为人类通往未来社会形态开辟道路
结束语
附录 社会主义市场精神对现代性的客观反转
附录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哲学反思
附录 丈量经济发展的思想尺度
参考文献
后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的历史反思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程。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形态的历史反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