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

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软件定义存储(SDS)领域的集大成者和开创性著作。

内容简介

作者阵容超级豪华,所有作者都来自全球最优秀的存储技术/产品厂商,如EMC、VMware、HP、联想、飞康、Mellanox、达沃、先智、天玑、UMCloud等,全部都是存储领域的资深一线专家。书中从技术、原理、实践、产品、厂商5个维度详细且完整地呈现出了SDS的生态图景。

第1~4章从技术、产品、厂商等3个维度详细介绍了SDS的定义、发展、分类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是目前对SDS系统化的科普性解读;

第5~20章以全球范围内最有实力的存储厂商/技术(EMC、VMware、OpenStack、飞康、Ceph等近20家)为主线,详细讲解了这些厂商主打的存储产品的功能、技术原理、架构、应用场景和实践方法,同时配备了丰富的案例;

第21~26章从技术维度对SDS及其生态链组件进行了深入讲解,包括SDS的备份、闪存存储与SDS、网络与SDS、SAS与SDS、内存虚拟化与SDS、容器与SDS等。

作者简介

作者叶毓睿,资深存储技术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在IT行业拥有十多年的经验,现任VMware存储架构师。曾任职于EMC、Compellent、DELL等公司,对存储行业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有深入的了解。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的作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1

序2

序3

序4

序5

序6

前言

第1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介绍

1.1 什么是软件定义

1.2 什么是软件定义存储

1.2.1 VMware眼里的SDS

1.2.2 EMC眼里的SDS

1.2.3 IBM眼里的SDS

1.2.4 华为眼里的SDS

1.2.5 Gartner眼里的SDS

1.2.6 IDC眼里的SDS

1.2.7 SNIA眼里的SDS

1.2.8 本书对SDS的定义

1.3 为什么出现软件定义存储

1.3.1 背景

1.3.2 数据迅猛增长

1.3.3 硬盘的发展异常缓慢

1.3.4 深刻改变存储架构的新技术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发展

2.1 SDS之抽象篇

2.2 SDS之池化篇

2.2.1 SNIA对存储虚拟化的解释

2.2.2 SNIA之存储标准化建议:SMI-S

2.2.3 存储虚拟化实例剖析

2.2.4 存储标准化之互操作性

2.3 SDS之自动化篇

2.3.1 DCOS-OpenStack Cinder

2.3.2 Hypervisor-VMware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分类

3.1 Server SAN

3.2 HCI

3.3 SDS的分类

3.3.1 IDC对SDS的分类

3.3.2 VMware SDS的分类

3.3.3 EMC SDS的分类

3.4 本书对SDS的分类

3.4.1 控制平面

3.4.2 数据平面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未来

4.1 第三方机构对SDS市场的预测

4.1.1 Gartner

4.1.2 IDC

4.1.3 Wikibon

4.1.4 Marketsandmarkets

4.1.5 总结

4.2 SDS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解释

4.2.1 谁会在未来SDS名列前茅

4.2.2 存储、服务器、云计算厂商的并购将加速

4.2.3 未来SDS可能的发展

4.2.4 与SDS相关的技术

第5章 VMware SPBM和Virtual Volumes

5.1 存储策略出现的历史回顾

5.2 VMware SPBM

5.3 Virtual Volumes

5.3.1 什么是Virtual Volumes

5.3.2 Virtual Volumes的优势

5.3.3 Virtual Volumes的组成部分

5.4 Virtual Volumes各家阵列之实现

5.4.1 DELL EqualLogic

5.4.2 IBM XIV

5.4.3 华为OceanStor 5000系列(v3)

5.4.4 EMC VNXe

5.4.5 HP 3PAR

5.4.6 NimbleStorage

5.5 如何动手实验VVol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OpenStack Cinder

6.1 Cinder前世今生

6.1.1 OpenStack的由来

6.1.2 IaaS云计算的能力

6.1.3 OpenStack的发展

6.1.4 Cinder能做什么

6.1.5 Cinder支持的存储产品

6.1.6 Cinder提供的功能

6.1.7 Cinder的诞生

6.1.8 Cinder的生命力

6.1.9 Cinder、Swift、Ceph的区别

6.2 Cinder初体验

6.2.1 创建Volume操作

6.2.2 挂载Volume

6.2.3 扩展Volume大小

6.2.4 创建Snapshot

6.3 Cinder全景

6.3.1 Cinder的核心概念

6.3.2 Cinder的核心架构

6.3.3 创建Volume的流程

6.3.4 挂载Volume的流程

6.3.5 Cinder和Nova之间的调用

6.3.6 Cinder服务如何扩展

6.3.7 Cinder如何对接后端存储

6.3.8 Cinder的Volume Type

6.3.9 Cinder的QoS设置

6.3.10 如何添加新的Driver

6.4 存储厂商与Cinder

6.4.1 国外存储厂商

6.4.2 国内存储厂商

6.5 Cinder的部署

6.5.1 Cinder服务的高可用

6.5.2 Cinder与商业存储对接

6.5.3 Cinder的自动化部署

6.6 Cinder的未来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EMC ViPR

7.1 ViPR Controller简介

7.1.1 ViPR Controller介绍

7.1.2 ViPR Controller历史

7.2 ViPR Controller深入剖析

7.2.1 架构剖析

7.2.2 技术原理

7.2.3 功能特性

7.2.4 技术现状与未来

7.3 应用场景

7.3.1 存储自动化

7.3.2 存储即服务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先智数据Federator SDS

8.1 Federator SDS简介

8.1.1 先智数据公司介绍

8.1.2 Federator SDS是什么

8.2 Federator SDS深入剖析

8.2.1 架构概述

8.2.2 技术原理

8.2.3 功能特性

8.2.4 技术现状与未来

8.3 应用场景

8.4 案例介绍

8.4.1 台中荣民总医院医疗云一体机

8.4.2 东芝亚太数据中心容灾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飞康软件FreeStor

9.1 FreeStor简介

9.2 FreeStor深入剖析

9.2.1 Intelligent Abstraction

9.2.2 FreeStor的拓扑结构

9.2.3 FreeStor的智能分析

9.3 应用场景

9.3.1 FreeStor的异构存储整合

9.3.2 利用FreeStor的缓存技术为存储加速,替换高端阵列

9.3.3 FreeStor的异构容灾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VMware VSAN

10.1 VSAN简介

10.1.1 VSAN是什么

10.1.2 VSAN的能力

10.1.3 VSAN的市场

10.2 VSAN深入剖析

10.2.1 架构剖析

10.2.2 技术细节

10.2.3 功能特性

10.2.4 未来技术

10.3 应用场景

10.4 案例介绍

10.4.1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10.4.2 山东新华书店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EMC ScaleIO

11.1 ScaleIO简介

11.1.1 ScaleIO介绍

11.1.2 ScaleIO历史

11.2 ScaleIO深入剖析

11.2.1 架构剖析

11.2.2 技术原理

11.2.3 功能特性

11.2.4 技术现状与未来

11.3 应用场景

11.3.1 数据库

11.3.2 服务器虚拟化

11.3.3 虚拟桌面

11.3.4 开发测试

11.4 案例介绍

11.4.1 瑞士电信

11.4.2 国内某运营商

11.5 本章小结

第12章 Ceph

12.1 Ceph简介

12.1.1 开源生态体系

12.1.2 技术平台

12.1.3 持续创新环境

12.1.4 广泛的用户基础

12.2 Ceph深入剖析

12.2.1 核心组件

12.2.2 统一存储

12.2.3 RADOS数据分布计算

12.2.4 RADOS数据管理

12.2.5 副本和Erasue Code

12.2.6 缓存分层存储

12.2.7 备份与容灾

12.3 未来展望

12.3.1 CephFS与容器

12.3.2 存储引擎

12.3.3 IO栈重构

12.3.4 多站点多活方案

12.4 应用场景

12.4.1 OpenStack与Ceph

12.4.2 对象存储提供

12.5 本章小结

第13章 HPE StoreVirtual VSA

13.1 HPE StoreVirtual VSA简介

13.1.1 HPE StoreVirtual VSA的历史

13.1.2 市场现状

13.1.3 设计思路

13.2 HPE StoreVirtual VSA深入剖析

13.2.1 架构剖析

13.2.2 功能特性

13.2.3 技术细节

13.2.4 技术现状与未来

13.3 应用场景

13.3.1 独立外置块存储设备

13.3.2 超融合架构系统

13.4 本章小结

第14章 达沃时代

14.1 达沃存储简介

14.1.1 研制背景

14.1.2 市场现状

14.2 达沃存储深入剖析

14.2.1 架构剖析

14.2.2 技术原理与功能特性

14.2.3 技术现状与未来

14.3 应用场景

14.3.1 硬件基础

14.3.2 部署形式

14.3.3 三种接口

14.3.4 广域存储

14.4 案例介绍

14.4.1 以数据为中心的超融合

14.4.2 统一的分布式存储

14.4.3 集中控制、分布部署的广域存储

14.5 本章小结

第15章 Lenovo ThinkCloud AIO

15.1 AIO简介

15.1.1 设计思路和原则

15.1.2 AIO产品定义

15.1.3 AIO架构模式

15.1.4 AIO优势分析

15.2 AIO深入剖析

15.2.1 架构剖析

15.2.2 技术原理

15.2.3 功能特性

15.2.4 产品序列

15.2.5 技术现状与未来

15.3 应用场景

15.3.1 企业级应用部署

15.3.2 企业IT云化实现

15.4 案例介绍

15.4.1 某出版社云平台建设

15.4.2 联想集团IT云化建设

15.5 本章小结

第16章 华云网际FusionStor

16.1 背景

16.2 FusionStor解决方案

16.2.1 主要特点

16.2.2 产品特性

16.2.3 技术参数

16.2.4 架构原理

16.2.5 关键技术原理

16.3 应用场景

16.3.1 云资源池场景

16.3.2 数据库场景(高IOPS、高带宽场景)

16.4 本章小结

第17章 天玑数据

17.1 天玑数据融合架构简介

17.2 天玑数据PBData数据库云平台深入剖析

17.2.1 架构介绍

17.2.2 功能特性及技术原理

17.3 应用场景

17.3.1 x86架构取代“小型机+高端存储”传统架构

17.3.2 加速传统OLTP/OLAP业务

17.3.3 数据仓库、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商业智能

17.3.4 OLTP、OLAP业务类型混合负载

17.3.5 异构数据库整合

17.3.6 中小型规模、成长型企业核心业务

17.3.7 数据库容灾系统

17.3.8 MPP型数据库平台部署

17.4 案例介绍

17.4.1 运营商行业典型业务系统解决方案

17.4.2 交通行业ACC系统解决方案

17.4.3 物流行业TOS系统解决方案

17.5 本章小结

第18章 云和恩墨

18.1 zData数据库存储平台简介

18.1.1 zData的性能

18.1.2 zData的高可用性

18.1.3 zData的扩展性

18.1.4 zData的其他功能

18.2 zData架构解析

18.2.1 存储节点和计算节点

18.2.2 zData存储的分布式

18.3 zData应用场景

18.4 本章小结

第19章 青云HCI

19.1 青云HCI简介

19.2 青云HCI架构深入剖析

19.3 青云HCI存储部分架构剖析

19.3.1 青云HCI对象存储

19.3.2 青云HCI对象存储架构

19.3.3 青云HCI对象存储的特点

19.3.4 青云HCI对象存储功能介绍

19.4 应用场景

19.5 案例介绍

19.5.1 青云公有云

19.5.2 某大型商业银行总行新一代开发测试云

19.5.3 某大型国有银行IT资源交付平台

19.6 本章小结

第20章 Zadara云阵

20.1 Zadara VPSA简介

20.1.1 Zadara VPSA是什么

20.1.2 Zadara VPSA的能力

20.1.3 Zadara云阵的市场

20.2 Zadara VPSA深入剖析

20.2.1 架构剖析

20.2.2 技术原理

20.2.3 功能特性

20.2.4 技术现状与未来

20.3 应用场景

20.3.1 企业级数据库

20.3.2 服务器虚拟化

20.3.3 VDI虚拟桌面

20.3.4 公有云/私有云

20.3.5 HPC/科学研究/开发测试

20.3.6 Zadara不适用场景

20.4 云阵存储性能

20.4.1 测试环境

20.4.2 一个VPSA性能测试

20.4.3 四个VPSA性能测试

20.4.4 总结

20.5 案例介绍

20.5.1 国家广电总局VDI案例

20.5.2 三甲医院数字化医疗存储系统

20.6 本章小结

第21章 SDS的备份

21.1 SDS备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选择

21.1.1 备份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概念

21.1.2 SDS技术带给备份设计的挑战与机会

21.1.3 SDS备份中常见技术手段简介

21.2 SDS各种备份技术运用实例

21.2.1 备份整体架构设计

21.2.2 备份服务器配置和部署实例

21.2.3 通过Off-Host设计实现数据抽取的实例

21.2.4 与私有云管理平台集成的智能备份实例

21.2.5 SDS备份技术运用小结

21.3 SDS未来备份技术的趋势

21.3.1 备份会逐渐成为数据中心所提供的一个基础功能

21.3.2 备份数据将逐渐发挥更大的业务价值

21.4 本章小结

第22章 闪存存储与SDS

22.1 闪存存储简介

22.1.1 闪存存储特性

22.1.2 磨损平衡

22.1.3 垃圾回收

22.2 面向企业级应用的闪存存储设计

22.2.1 闪存存储接口技术

22.2.2 企业级PCIe闪存存储架构设计

22.2.3 企业级闪存存储可靠性和稳定性设计

22.3 闪存存储在SDS中的实践

22.3.1 闪存存储在SDS中的使用方式

22.3.2 闪存存储在SDS中的应用实例

22.4 新一代非易失性存储以及技术的分析和展望

22.5 本章小结

第23章 网络与SDS

23.1 InfiniBand技术简介

23.1.1 InfiniBand定义

23.1.2 InfiniBand架构

23.1.3 InfiniBand在行业中应用现状

23.2 高速网络通信协议RDMA

23.2.1 RDMA技术简介

23.2.2 RDMA的技术核心

23.2.3 实现RDMA的几种方式

23.2.4 如何使用RDMA

23.2.5 支持RDMA的存储协议

23.3 高速网络加速软件定义存储

23.3.1 Ceph

23.3.2 VSAN

23.4 本章小结

第24章 SAS与SDS

24.1 SAS协议和SAS协议的现状

24.2 服务器存储和计算物理解耦合

24.3 Server SAN的数据读写通过SAS网络传输

24.4 数据写入硬盘从软件到硬件

24.5 云计算和软件定义存储

24.6 最后的一些话

第25章 内存虚拟化与SDS及DELL Fluid Cache

25.1 DELL SDS计划

25.1.1 “演化性”方法

25.1.2 “革命性”方法

25.2 DELL Fluid Cache简介

25.2.1 背景介绍

25.2.2 Fluid Cache简介

25.3 DELL Fluid Cache深入剖析

25.3.1 Fluid Cache的体系结构

25.3.2 Fluid Cache的功能特性

25.4 DELL Fluid Cache的应用场景

25.5 DELL Fluid Cache的未来展望

25.6 本章小结

第26章 容器与SDS

26.1 容器技术简介

26.1.1 容器技术的发展背景

26.1.2 容器技术应用的现状

26.2 容器技术深入剖析

26.2.1 容器的核心技术

26.2.2 Docker容器管理工具

26.2.3 容器的特性

26.3 容器的应用场景

26.3.1 云原生应用和微服务架构的载体

26.3.2 开发运维一体化

26.3.3 混合云

26.4 容器技术对SDS的影响

26.4.1 容器应用的存储需求

26.4.2 容器的存储架构

26.4.3 Docker的容器卷插件

26.4.4 Kubernetes的数据卷

26.4.5 Flocker

26.4.6 Portworx和Open Storage

26.4.7 光子平台和Virtual SAN

26.5 本章小结

赞誉

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是2016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出版,作者雷迎春。

得书感谢您对《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概念、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 电子书
全书共有13章,系统地论述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大数据处理架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分布式数据库HBase、NoSQL数据库、云数据库、分布式并行编程模型MapReduce、流计算、图计算、数据可视化以及大数据在互联网、生物医学和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在Hadoop、HDFS、HBase和MapReduce等重要章节,安排了入门级的实践操作,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
Flink原理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围绕大数据流处理领域,介绍FlinkDataStreamAPI、时间和窗口、状态和检查点、TableAPI&SQL等知识。书中以实践为导向,使用大量真实业务场景案例来演示如何基于Flink进行流处理。
软件测试管理与实践 电子书
软件测试理论工具实用教程,培养动手解决问题能力。
信息存储与IT管理 电子书
本书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联合编写,融合了上海交通大学在计算机领域精深的理论研究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业界领先的应用实践,本书内容包括:IT基础设施介绍、存储与应用环境、服务器基础、RAID技术及应用、存储阵列技术及应用、SAN技术及应用、IP-SAN技术及应用、NAS技术及应用、对象存储、存储虚拟化技术及应用、备份与恢复、容灾及应用、大数据存储概论、云计算基础、数据中心方
深度学习原理与实践 电子书
(1)大量图例,简单易懂。作者亲自绘制了大量插图,力求还原深度学习的算法思想,分解和剖析晦涩的算法,用图例来表示复杂的问题。生动的图例也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乐趣,快乐地学习算法知识,体会深度学习的算法本质。 (2)简化公式,生动比喻。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类的书中通常会有大量复杂冗长的算法公式,为了避免出现读者读不懂的情况,本书尽可能地统一了公式和符号,简化相关公式,并加以生动的比喻进行解析。在启发读者的同时,锻炼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算法原理,代码实现。在介绍深度学习及相关算法的原理时,不仅给出了对应的公式,还给出了实现和求解公式的代码,让读者明确该算法的作用、输入和输出。原理与代码相结合,使得读者对深度学习的算法实现更加具有亲切感。 (4)深入浅出,精心剖析。理解深度学习需要一定的机器学习知识,本书在D1章介绍了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内容。在内容安排上,每章依次介绍模型框架的应用场景、结构和使用方式,最后通过真实的案例去全面分析该模型结构。目的是让读者可以抓住深度学习的本质。 (5)入门实践,案例重现。每一章最后的真实案例不是直接堆砌代码,而是讲解使用该算法模型的原因和好处。从简单的背景知识出发,使用前文讲解过的深度学习知识实现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可以用于及时检验读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读者奠定深度学习的实践基础。 将一本技术书籍写得通俗易懂谈何容易,但《深度学习原理与实践》这本书确实做到了。书中对近年来火热的深度学习理论知识进行简单剖析,化繁为简,没有局限于坐而论道,而是将实例和数学理论相结合,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各种模型并上手实践,值得细读。 --唐春明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学科学院副院长 本书从原理、方法、实践这 3 个维度系统地介绍了深度学习的方方面面,内容详实,解读清晰,细节与全貌兼顾,既适合初学者阅读,也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参考用书。 --杨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近年来出版的深度学习相关图书中,本书是我见过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中文书籍之一。本书对 ANN、CNN、RNN 等模型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引入大量图例和简化后的公式,让算法浅显易懂。每一章的实践内容都给人惊喜,强烈推荐! --吴健之 腾讯音乐高级工程师 作为产品经理,我能看懂的深度学习书籍实在太少了。本书恰到好处,插图丰富直观,数学公式简练,很喜欢此类风格的图书,易懂好学。即使你不是程序员或算法专家,该书也值得一看! --张瑞 中软国际高级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