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问题化学习研究所开发的教师研修核心课程之一,用于指导中小学各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进。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原理与实践,围绕“合作支持问题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方法与技术”两条基本线索,结合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与教师培训实例,以及36种组间合作技术和跨组合作技术,匹配高中、初中、小学不同学科典型任务类型,指导教师实践基于合作的课堂。
本书可用于指导各科教师基于合作实施问题化学习,从而优化课堂生态,提升课堂品质。
作者简介
编著者顾稚冶,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科研员,上海市宝山区问题化学习研究所研究员、传播与推广中心负责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问题化学习丛书
序一
序二
主编寄语
前言
序曲
第一部分认识合作学习
问题导学
Team夜话——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态?
专题讲座一:“基于合作的问题化学习”
资源链接:认识问题化学习
Team夜话——一定要合作吗?
专题讲座二:“我们为什么要合作”
资源链接:合作学习理论
课堂实战
案例一 情境中交往 相互依存中解决问题
案例二 促进人人参与的组内分说活动
案例三 “循环帖”:高效率的“交互思考叠加”
教师行动Q&A
Q1:传授比合作更能提高学习成绩吗?
Q2:合作学习比传授花费更多的时间吗?
Q3:如果全班一起互动,课堂会不会乱糟糟?
Q4:合作学习是否就是小组讨论?
Q5:合作学习是追求一致还是尊重差异?
Q6:为什么合作会成为问题化学习的自然选择?
第二部分合作发现问题
问题导学
Team夜话——突破疑虑重重的自己
专题讲座三:“合作发现问题”
资源链接:问题类型
Team夜话——又回到插秧式座位了!
专题讲座四:“培育学习共同体”
资源链接:促进小组建设
课堂实战
案例一 合作中语言技能培养
案例二 互学比较中发现问题
案例三 合作中促进人人尽责
教师行动Q&A
Q1: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学习与一般的小组学习有什么区别?
Q2: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不能友好相处教师该怎么办?
Q3: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
Q4:如何通过合作有效促进学生生成问题?
Q5:如何进行问题的收集与整理?
Q6:合作学习使课堂里学生的问题更多了吗?
第三部分合作构建问题系统
问题导学
Team夜话——把学生的问题当问题
专题讲座五:“合作建构问题系统”
资源链接:13种问题系统
Team夜话——合作的具体方式由什么决定?
专题讲座六:“任务类型与合作方式”
资源链接:组内合作技术(一)
课堂实战
案例一 运用“帮助—接受型”策略理解生字词语
案例二 运用“协同—接受型”策略强化知识掌握
案例三 运用“帮助—发现型”策略合作建构标准
案例四 运用“协同—发现型”策略进行长周期探究
教师行动Q&A
Q1:低年级学生能不能合作?
Q2: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该设计或选择哪些合适的任务?
Q3:各学习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先后不一,教师应该如何处理?
Q4:成员对核心问题的判断不一致该怎么办?
Q5:问题系统的建构是个性化好,还是共性更好?
第四部分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
Team夜话——语文课变成了“问答课”
专题讲座七:“如何基于合作有效解决问题”
资源链接:15种追问视角
Team夜话——合作就是围在一起“喳喳喳”吗?
专题讲座八:“合作讨论互学”
资源链接:组内合作技术(二)
课堂实战
案例一 训练式讨论
案例二 理解式讨论
案例三 探索式讨论
案例四 操作式讨论
教师行动Q&A
Q1:合作学习就是“兵教兵”吗?
Q2:合作中分工扬长还是补短?
Q3: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思考?
Q4:教师如何才能确认小组是经过深入讨论才达成一致意见的?
Q5:学生提问后教师急切地在自己主导下解决问题怎么办?
Q6: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学科的问题解决方式?
Q7:如何通过合作促进生生互动追问?
第五部分合作分享成果
问题导学
Team夜话——“待会儿请个代表来发言”
专题讲座九:“互动分享增值成果”
资源链接:课堂评价表
Team夜话——小组里的“记分牌”
专题讲座十:“合作学习评价”
资源链接:跨组合作技术(一)
课堂实战
案例一 小组成员积极互赖
案例二 评价引发辩证思考
案例三 即时评价引发头脑风暴
教师行动Q&A
Q1:外部奖励是否会消磨内部动机?
Q2:怎样有效地评价每名同学的学习效能?
Q3:对学生的评价仅仅指向一节课的表现吗?
Q4:如何进行反馈与评价?
Q5:如何通过评价促进新问题的发现、新学习的发生?
第六部分课堂之外
问题导学
Team夜话——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里都要解决吗?
专题讲座十一:“课堂之外”
Team夜话——合作小组一定需要组长吗?
专题讲座十二:“合作学习环境”
资源链接:跨组合作技术(二)
课堂实战
案例一 课堂生成性问题与课外小专题研究
案例二 便于建构问题系统的磁性黑板条
案例三 支持合作学习过程的效率工具运用
教师行动Q&A
Q1:教室空间的设计有那么重要吗?
Q2:如何确定合作小组的人数与规模?
Q3:合作中帮助别人会浪费学优生的时间吗?
Q4:大班额课堂能否开展合作学习?
Q5:学生想自愿组合形成合作小组,教师该怎么办?
参考文献
跋
合作解决问题是201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顾稚冶 等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合作解决问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