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制造系统智能协调控制理论与模型

分布式制造系统智能协调控制理论与模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基于生物启发的制造系统智能协调与控制理论,助力中国制造产业发展。

内容简介

本专著以动态环境中的制造系统为研究对象,借鉴生物系统的激素调控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生物启发的分布式制造系统智能协调与控制理论方法,并对问题模型进行了建立和分析。首先借鉴生物体的激素调节规律提出制造系统的数字激素,对制造系统的数字激素调控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生产资源数字激素的释放与反应机理,设计局部生产资源之间动态、有机的自组织调控运作方式;基于数字激素的全局主导和局部自治特性,研究干扰环境下制造系统的实时决策方法以及平衡生产计划局部与全局决策优化技术。本专著的研究将深入和发展生物型制造系统理论,以期为“中国制造”产业的推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章节目录

封面

前折页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现代制造系统研究进展

1.1 现代制造系统发展趋势

1.2 制造系统生产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1 制造系统生产调度问题的复杂性

1.2.2 现代制造系统生产调度面临的需求

1.2.3 现代智能制造系统动态调度技术

1.2.4 现状总结

1.3 制造控制系统研究综述

1.3.1 制造控制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制造控制系统结构研究综述

1.3.3 制造控制系统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1.4 制造系统的协调机制

1.4.1 协调的基本概念

1.4.2 协调机制的分类

1.4.3 协调机制形式化描述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生物启发的智能制造系统仿生控制体系研究

2.1 引言

2.2 智能制造系统研究综述

2.2.1 分形制造系统

2.2.2 多智能体制造系统

2.2.3 Holonic制造系统

2.2.4 生物型制造系统

2.2.5 智能制造系统模式综合分析

2.3 基于生物启发的智能制造系统的生物学背景

2.3.1 内分泌系统基本概念

2.3.2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3.3 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

2.4 基于生物启发的智能制造系统协调模型

2.4.1 现代智能制造系统与有机生命系统之间的相似性

2.4.2 类生物化智能制造系统协调模型

2.4.3 类生物化制造系统协调模型的功能特点

2.5 基于生物启发的智能制造系统控制体系结构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2.5.1 形式化描述的必要性

2.5.2 π演算简介

2.5.3 基于一阶多元π演算的控制体系结构的形式化描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BIMS的生产资源动态调度

3.1 引言

3.2 基于BIMS的动态调度

3.2.1 类生物化车间动态调度系统的组成

3.2.2 BIMS动态调度模型

3.3 基于BIMS的资源分配机制

3.3.1 神经内分泌多重反馈调节模型

3.3.2 BIMS多重反馈调节模型

3.3.3 BIMS资源分配机制

3.4 BIMS动态调度的调节过程

3.4.1 紧急订单的动态调度

3.4.2 机床故障的动态调度

3.4.3 生产延迟的动态调度

3.5 案例分析

3.5.1 性能指标

3.5.2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生物启发式智能算法的绿色工艺规划

4.1 研究背景

4.2 制造过程节能降耗研究现状总结及意义

4.2.1 研究现状

4.2.2 现状总结

4.2.3 研究意义

4.3 面向绿色节能的柔性工艺规划问题

4.3.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

4.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4.3.3 面向节能的柔性工艺规划模型

4.4 基于生物启发式改进算法求解面向节能的柔性工艺规划模型

4.4.1 基因编码设计

4.4.2 种群初始化

4.4.3 适应度函数

4.4.4 基因操作设计

4.4.5 算法实施流程

4.5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4.5.1 算法性能测试

4.5.2 IGA求解面向节能的柔性工艺规划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内分泌调节机制的柔性流水车间绿色调度问题

5.1 引言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

5.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5.2 面向绿色节能的柔性流水车间动态调度模型

5.2.1 问题描述

5.2.2 能量消耗模型

5.2.3 调度效率模型

5.3 内分泌系统中激素调节规律研究

5.4 基于内分泌调节机制的改进粒子群算法求绿色节能车间动态调度模型

5.4.1 面向节能的柔性流水车间动态调度策略实施流程

5.4.2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理论

5.4.3 基于内分泌调节机制的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动态柔性流水车间调度模型

5.5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5.5.1 性能测试

5.5.2 测试实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内分泌激素调节机制的AGV与机床在线同时调度研究

6.1 引言

6.2 机床与AGV在线调度模型

6.2.1 机床与AGV在线调度方法

6.2.2 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反应扩散机制

6.2.3 受激素反应扩散机制启发的机床与AGV在线调度模型

6.3 基于激素调节原理的调度系统建模

6.3.1 激素调节规律

6.3.2 调度过程中的时间参数

6.3.3 运输任务分配机制

6.4 机床与AGV在线同时调度的协作机制

6.5 实验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的BIMS扰动处理研究

7.1 引言

7.2 BIMS的扰动处理

7.2.1 BIMS的扰动处理方法

7.2.2 具有免疫监控和调度功能的有机制造单元

7.2.3 有机制造单元针对扰动的处理过程

7.3 BIMS扰动的检测与诊断

7.3.1 扰动的检测

7.3.2 扰动的诊断

7.4 BIMS扰动处理策略

7.4.1 AGV故障的扰动处理策略

7.4.2 机床故障的扰动处理策略

7.4.3 紧急订单的扰动处理策略

7.4.4 生产延迟的扰动处理过程

7.5 案例描述及分析

7.5.1 实验描述

7.5.2 实验分析

7.5.3 性能指标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激素反应扩散原理的制造系统动态协调机制

8.1 引言

8.2 内分泌系统中激素反应扩散机制

8.2.1 内分泌系统中激素反应的扩散过程

8.2.2 激素反应扩散机制模型

8.2.3 激素反应扩散过程中的隐式协调机制

8.3 制造系统中的生产任务与资源协调优化模型

8.4 基于激素反应扩散机制的“任务-资源”动态协调算法

8.4.1 构建类生物化制造系统的激素信息

8.4.2 激素容留环境的建立

8.4.3 基于激素反应扩散机制的隐式协调算法

8.4.4 突发事件动态处理策略

8.5 应用分析

8.5.1 制造任务协调优化

8.5.2 突发事件动态协调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于神经内分泌多重反馈机制的WIP库存优化控制

9.1 引言

9.2 制造系统在制品库存控制模型

9.2.1 在制品库存简介

9.2.2 WIP库存控制模型

9.3 基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原理的智能控制器设计

9.3.1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原理

9.3.2 基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智能控制器设计

9.4 基于多重反馈机制的WIP库存优化控制模型

9.4.1 基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WIP库存优化控制模型

9.4.2 WIP库存优化控制模型中的控制参数设计

9.5 应用实例

9.5.1 问题描述

9.5.2 实验结果分析

9.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封底

分布式制造系统智能协调控制理论与模型是2020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 戴敏。

得书感谢您对《分布式制造系统智能协调控制理论与模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地球站国际协调与登记业务手册 电子书
本手册包含了2015年5月1日起实施的《地球站国际协调与登记管理办法》及其释义,国内外相关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国际协调和登记所需相关数据信息、软件、网址、判定标准,国内和国际依据的规则和条款、资料编撰、常见错误及其解决办法等。本手册注重知识与方法、管理与技术、实例与汇总相结合,可作为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卫星操作单位卫星频率轨道管理人员的工具用书。
线性系统理论及电网络应用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从电网络与电力拖动系统的示例出发,以线性系统理论为主线,主要阐述状态空间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包括动态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定量分析(状态方程的解)和定性分析(能控性、能观性及李雅普诺夫稳定性)。
AI与区块链智能 电子书
数字经济学视角的技术范式,讨论在智能经济的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范式变革与产业应用。
空间智能原理与应用 电子书
本书从空间信息处理角度出发,将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完整介绍人工智能方法及其在空间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不仅涵盖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概念与基本方法,而且探讨知识图谱、计算智能、新兴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同时介绍人工智能在地理文本大数据、遥感影像、激光点云等空间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启发性。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
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欠发达地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全国各个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及其后发优势,深入剖析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障碍,并在分析国内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经验与模式基础上,提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诸多路径,为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