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播

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播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土家族民间艺术现代传播:跨越民族界限,适应新传播语境。

内容简介

土家族民间艺术和现代传播进入互渗式阐发过程中,无论是“下里巴人”的民间叙事还是“阳春白雪”的经典重述,土家族民间艺术在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他者”转向“我们”;从“历史”面向“未来”这是一种必然的经历。以辩证、运动、整体的思维来审视传播视阈下土家族民间艺术,突出审美文化研究的现实关怀。坚守合规律的、合目的的原则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融入多元文化之中,在纵向上既根植于传统又面向现代,在横向上跨越多民族的阈限和阻隔,突破自我的私语与囿限,不断适应新的传播语境。从审美人类学的视角发现民间艺术存在的传播维度。超越自我,学会共情,激活灵韵并使之永恒,引向“他者”的存在,让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并驾齐驱,对土家族的民间艺术、文化观念要不断思索、扬弃,建构一种能体现时代辩证精神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宗旨。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传统与当代之间的意义寻找(序一)

本土关注视野下的人类学(序二)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 本书主旨和创新点

四 研究理论和方法

五 田野点说明

第一章 土家族民间艺术的概述及传统表征

一 土家族民间艺术概述

二 土家族民间艺术的传统表征

第二章 现代传播媒介对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影响

一 民间艺术生境的演变

二 民间艺术传播的演变

三 审美接受的即时性与即兴性

四 审美泛化与主体非在场性

第三章 现代传播视阈下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变迁表现

一 内涵上:由附魅性转向祛魅化

二 形态上:由原生性转向舞台化

三 品质上:由稀缺性转向同质化

四 功能上:由娱神性转向娱人化

五 传承上:由整体性转向碎片化

第四章 现代传播视阈下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变迁机制

一 顺涵化——自我认同的建构

二 逆涵化——保持艺术的本真性

三 文化适应——互文中同生

第五章 现代传播视阈下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精神建构

一 “文以载道”的复调性

二 “多元一体”的互补性

三 “兼达济人”的和谐性

第六章 现代传播视阈下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复兴

一 存在:圆融共通的接受艺术

二 发现:万象共生的艺术之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光影中的灵魂(代后记)

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播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古春霞。

得书感谢您对《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传统文化元素的品牌呈现方式与传播策略研究 电子书
本书运用案例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品牌中的呈现与传播方式,以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针对具体的品牌传统文化塑造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在案例研究部分,作者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方式对消费者品牌认知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该如何有效运用传播策略来构建品牌的文化意义,增强品牌的文化底蕴。
基于《论语》英译的中国典籍翻译传播创新研究 电子书
本书借助语料库,结合定性分析,对《论语》英译概况以及《论语》及其英译的语篇特征、文化特征、修辞特征、传播历程、传播模式、传播途径、海外接受调查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基于《论语》英译传播研究进而对中国典籍翻译传播的主体多元化、路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本书着重探讨了《论语》译介传播过程中的文本内外制约因素,分析译者风格、语篇特征、文化特征、修辞特征、翻译传播环境、翻译传播模式与翻译
现代社交礼仪 电子书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礼仪的认知、个人形象、交往礼仪、公共礼仪、通联礼仪、餐饮聚会礼仪、大学生校园礼仪、求职就业礼仪、公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
现代社交礼仪 电子书
《现代社交礼仪(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现代社交的特点,系统介绍了现代社会与人交往时应注意的各种礼仪。全书共分9章,包括社交礼仪概述、仪容仪态礼仪、服饰礼仪、语言礼仪、日常交往礼仪、餐饮礼仪、商务活动礼仪、涉外礼仪、习俗礼仪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既有知识讲解,又有与之相关的小故事及情境练习题;既注重知识的广度,又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现代社交礼仪
现代社交礼仪 电子书
张丽娟、单浩杰主编的《现代社交礼仪(第2版)》遵循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原则,安排编写教学内容。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在现代社交活动中,人们应该遵守的各种礼仪规范和具体操作要求。《现代社交礼仪(第2版)》内容主要包括礼仪的认知、个人形象、交往礼仪、公共礼仪、通联礼仪、餐饮聚会礼仪、大学生校园礼仪、求职就业礼仪、公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