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由作者在北京大学开课近十年、广受欢迎的通选课讲稿整理而成。
内容简介
董豫赣,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著名建筑师、建筑评论家,人称"老董"。在北大主讲"现当代建筑赏析"通选课十年,成为北大最受欢迎的精品课之一;为理清讲义陆续撰写的七十余篇论文,在各类杂志上刊登;偶然著成的两本有关建筑与艺术的小书《极少主义》《文学将杀死建筑》,都在半年左右重印;为教学实践所建成的几幢建筑,曾被国内外多种报刊报道,并由此出版了两本专著《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败壁与废墟》;近年来迷恋造园,相关造园作品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建筑艺术年鉴》,为此新开一门"中国古典园林赏析"通选课,也从几年前三十余人的冷清小课发展为百余人的拥挤大课。
作者简介
作者董豫赣,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著名建筑师、建筑评论家,人称"老董"。在北大主讲"现当代建筑赏析"通选课十年,成为北大最受欢迎的精品课之一;为理清讲义陆续撰写的七十余篇论文,在各类杂志上刊登;偶然著成的两本有关建筑与艺术的小书《极少主义》《文学将杀死建筑》,都在半年左右重印;为教学实践所建成的几幢建筑,曾被国内外多种报刊报道,并由此出版了两本专著《从家具建筑到半宅半园》《败壁与废墟》;近年来迷恋造园,相关造园作品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建筑艺术年鉴》,为此新开一门"中国古典园林赏析"通选课,也从几年前三十余人的冷清小课发展为百余人的拥挤大课。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审委员会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前言
第一讲 建筑与文学:大建筑的衰亡
一 建筑的发端
二 建筑的象征
三 建筑的风格
四 大建筑的辉煌
五 作为特殊时空的《巴黎圣母院》
六 建筑是凝固的史诗
七 作为巴别塔的建筑术
八 圣经会摧毁宗教
九 印刷术将杀死建筑术
十 这些会摧毁那些
十一 文学将杀死建筑
十二 小将杀死大
第二讲 建筑与革命:柯布西耶的建筑革命
一 建筑或革命
二 为谁建筑
三 如何建造
四 复制还是模仿
五 选择什么标准
六 水平长条窗与自由立面
七 自由平面与精确造型
八 屋顶花园与平屋顶
九 底层架空与城市革命
十 城市与建筑
十一 建筑与理想
十二 唯有思想可以流传
第三讲 建筑与史诗:密斯的钢铁建筑
一 水晶宫是否为建筑的争论
二 玻璃与晶体
三 抽象与表现
四 抽象与造型
五 空间与流动
六 时代建筑是什么
七 时代建筑要满足什么
八 万能空间
九 空间原型
十 从“是什么”到“怎么做”
十一 上帝与细部
十二 少就是多
第四讲 建筑与有机:赖特的有机建筑
一 有关“有机”的自然定义
二 有机与创造
三 形式追随功能
四 形式的生成
五 有机建筑的日本影响
六 有机建筑与风格杂交
七 流水别墅的自然关系
八 面向自然的体量出挑
九 技术与艺术
十 水平的自然象征
十一 民主与创造
十二 城市与乡村
第五讲 建筑与秩序:路易·康的建筑余晖
一 美与惊讶
二 感觉与思想
三 形式与设计
四 欲望与需要
五 形式与表达
六 材料与秩序
七 结构与秩序
八 空间与秩序
九 节点与秩序
十 光线与秩序
十一 可度量与不可度量
十二 静谧与光明
第六讲 建筑与装饰:斯卡帕的有机装饰
一 有机装饰
二 节点构成
三 分离与细部
四 分离与连结
五 片段性与整体感
六 体量与转角
七 斯卡帕的三种装饰语言
八 锯齿形线脚与建筑轮廓
九 基督鱼与马赛克
十 桥与拱
十一 建筑与装饰
十二 工艺与文脉
第七讲 建筑与符号:19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一 时代精神与历史继承
二 纯粹对复杂
三 简单对折衷
四 从复杂到折衷
五 非传统的使用传统
六 文脉的复杂与隐喻的杂乱
七 装饰性符号
八 模仿与集仿
九 经典与方言
十 大招牌与小建筑
十一 消费时代的建筑周期
十二 反动与创新
第八讲 建筑与地域:地域性建筑的不同表现
一 现代化与国际化
二 现代性与历史性
三 国际化与地域性
四 地域性与本土性
五 开放的地域性
六 是建造还是布景
七 地方材料与身体感知
八 有情感的建筑
九 地域与乡土
十 地域文化与国家边界
十一 现代建筑与美国风
十二 独创性与可能性
第九讲 建筑与消费:电影Play Time里有关创造的秘密
一 电影场景之一:机场——作为历史集仿的地点
二 离题讨论之一:现代还是后现代批判?
三 电影场景之二:办公楼——现代建筑的效率特征
四 离题讨论之二:文明与远虑
五 电影场景之三:展销大厅——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消费观念
六 离题讨论之三:生产与消费
七 电影场景之四:公寓——消费时代家庭的瓦解
八 离题讨论之四:壁炉与电视
九 电影场景之五:旅馆——作为对消费时代的质疑
十 离题讨论之五:顾客与上帝
十一 电影场景之六:夜总会——消费时代的末日狂欢
十二 离题讨论之六:符号与奇观
第十讲 建筑与教育:1980年代的解构主义思潮
一 建筑与建造
二 建筑与制图
三 建筑与工程
四 建筑与教育
五 结构与解构
六 几何与图解
七 结构与图解
八 空间与图解
九 图解与质疑
十 生成与驱动
十一 结构与解构
十二 解构与反思
第十一讲 当代建筑的奇观:消费时代的奇观倾向
一 上帝建筑师的奇观
二 建筑理论的超级杂交
三 混杂都市里的建筑奇观
四 机器时代的机器表皮
五 消费时代的表皮奇观
六 消费时代的结构奇观
七 消费时代的独特性追求
八 独特物体的独特质疑
九 超级市场的超级创造
十 历史城市的建筑奇观
十一 当代建筑的迪斯尼奇观
十二 城市纪念物
第十二讲 当代建筑的实验:非主流建筑师的独立研究
一 造型与雕塑
二 空间与轮廓
三 角部与体量
四 造型与独石
五 造型与装置
六 造型与几何
七 造型与意境
八 空间与气候
九 空间与材料
十 空间与技艺
十一 空间与氛围
十二 空间与自然
第十三讲 东邻日照(上):日本当代建筑盛况
一 开敞与封闭
二 公共与私密
三 分散与聚集
四 建筑与都市
五 建筑与庭院
六 身体与环境
七 空间与文化
八 抽象与原型
九 抽象与意向
十 抽象与具象
十一 灰度与废墟
十二 日本与国际
第十四讲 东邻日照(下):中日现当代建筑概况比较
一 日本近代建筑思潮概况
二 中国近代建筑思潮概况
三 日本1960年代的建筑实践概况
四 中国建筑的后现代波澜
五 日本当代建筑师非风格的传统研究
六 中国建筑的本土性建筑实践
七 建筑与材料技术的实验
八 非常建筑的非常实验
九 刘家琨的低技实验
十 王澍的营造实验
十一 实验建筑的反思
十二 中国建筑的本土化与当代化
第十五讲 建筑与自然:中国建筑的可能性展望
一 造型与光线
二 自然与建筑
三 现代玻璃材料与植物
四 现代混凝土材料与植物
五 植物与建筑的现代关系
六 妹岛和世建筑中的自然观
七 景观建筑的废墟意向
八 隈研吾基于自然的反造型
九 中西文化模式比较
十 阴阳模式里的建筑重审
十一 阴阳模式下的城市与建筑
十二 阴阳模式下的自然与城市
后记
现当代建筑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201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董豫赣。
得书感谢您对《现当代建筑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