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手册

法理学手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反映中国法理学研究发展历史与前沿的精品文集。

内容简介

全书根据不同主题分为七编,分别为:法的历史与文化;法的概念与渊源;法的规范与价值;法的运行与实施;法与科技:规制和范式转变;法律全球化;法治:过去与未来。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特点:

1.权威性,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包括关键性的法治理论文献;

2.前沿性,不仅对既有理论成果加以总结,而且把握当前我国法理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汇集前沿成果;

3.包容性,在突出社会理论之法视角的同时兼收并蓄,将法教义学、社科法学及各家各派的重要成果包容进来,所选择的文献同时覆盖中西印等不同法文明;

4.中国性,不以纯粹介绍域外法理论为宗旨,而是集中体现中国自身法理学发展的问题、特点和关怀,展示中国法理学的脉络。

作者简介

编者高鸿钧,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理学、比较法学、外国法制史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法与法理

一、法之辨识

二、法理辨思

三、余话

第一编 法的历史与文化

导读

宗教、巫术和法

传统中国法的精神及其哲学

一、传统中国法的精神是道德人文

二、传统中国法道德人文精神的表征

三、传统中国法道德人文精神的哲学

四、传统中国法道德人文精神的意义

法律与宗教——宗教法在传统印度法中的核心地位

一、导言

二、达摩的含义

三、法源的宗教根基

四、达摩产生和发展中的宗教特征

五、传统印度法核心内容的宗教意蕴

六、婆罗门的重要地位与传统印度法的宗教性

六、结语

西方法律传统的主要特征

伊斯兰法的性质

文明转型与世界法律变革

一、文明转型的历史观

二、商工文明初始阶段(1500—1850)的法律变革

三、商工文明成型阶段(1850—1980)的法律变革

中日法律文化近代化之若干比较

一、中日两国法律文化近代化过程及其形同实异

二、中日两国法律文化近代化形同实异的社会背景

三、近代化的形同实异对两国法律现代化的影响

论现代法律文化

一、规制与个人选择

二、一个陌生人的社会

三、趋向与相反趋向

四、选择·契约·福利国家

五、个人或者实体:选择的悖论

六、组织中的男人(和女人)

七、出身、地位、不可改变的特征

扩展阅读文献

第二编 法的概念与渊源

导读

对霍菲尔德法律概念学说的比较研究

一、霍菲尔德法律概念学说简介

二、法律概念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三、霍菲尔德的学说与当代中国法律中相应概念的比较

马克思科学的法的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法的概念

二、《共产党宣言》中法的概念

三、《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法的概念

全国人大常委会新法能否优于全国人大旧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地位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法律”制定权与效力

四、全国人大对常委会基本法律修改权的限制

五、建立解决基本法律与非基本法律效力问题的机制

存在做错事的权利吗?

一、导言

二、为什么有做错事的权利?

三、什么是干涉?

四、自治与道德错误

五、回应冗余论

六、结论

习惯作为法源?——以《民法总则》第10条为出发点

一、引言

二、什么是法源?

三、作为效力渊源的习惯法

四、作为认知渊源的习惯

五、法源条款的意义

六、结语

什么是分析法学的概念分析?

一、法律概念分析的意涵

二、概念分析与语词分析:对德沃金“语义学之刺”的回应

三、概念分析的基础与实质:对法律实践的诠释

四、结语

法律是由规则组成的体系吗?

一、以规则作为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利与弊

二、“事件”作为法律系统的基本单位

三、重新理解法律的系统性与统一性

四、法律事件体系论的前景展望

“自创生”系统论法学——一种理解现代法律的新思路

一、“自创生”社会系统的一般理论

二、社会演化与法律系统的“自创生”

三、稳定规范性预期——法律系统的功能

四、符码、纲要与程序——法律系统的结构

五、司法——法律系统的“中心”

六、正义——法律系统的统一性公式

七、结构耦合——法律系统与其他功能系统

八、系统论法学的特色、贡献、局限与晚近发展

扩展阅读文献

第三编 法的规范与价值

导读

“权利本位”法及其中国面向

一、“权利本位”的语义和意义

二、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权利本位法

“原则法庭”与“权利王牌”——德沃金视域中法的价值之维

一、引言:作为整体性的法律

二、“原则的法庭”:原则、政策与规则

三、认真对待权利:权利“王牌”

四、两种美德:平等与自由

哈贝马斯的基本权利观——商谈论视角的基本权利体系重构

一、引言

二、法哲学史上的两种权利发生学

三、哈氏重构基本权利体系的逻辑

四、哈氏基本权利理论的核心内容

五、哈氏基本权利观对经典法哲学的超越

六、结语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法律平等的宪法规范内涵

一、平等是权利还是原则

二、平等是否包含立法的平等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的角度分析

一、程序正义观念的起源

二、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

三、实现程序正义的意义

通往社会科学的合法性概念

一、导言

二、合法性的不同维度

三、合法性的意义

四、结论:社会学抑或政治学概念?

扩展阅读文献

第四编 法的运行与实施

导读

通过公共领域的立法民主 ——商谈论视角下的立法过程模型

一、民主的三种规范性模式

二、商谈论民主、沟通之流与公共领域

三、商谈论视角下的立法过程模型

论我国立法程序的完善

一、立法程序价值的再认识

二、我国立法程序的瑕疵及其缘由

三、完善立法程序的设想和建议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中国法律解释

一、解释学的近代发展

二、解释的典型例证:游戏与艺术

三、精神科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与原则

四、法律解释的主要特点和解释学的贡献与缺陷

五、伽达默尔解释学对改进中国法律解释的启示

论类似案件的判断

一、判断类似案件的观念与理论基础

二、确定与运用比较点

三、相关类似性判断的规则与逻辑

卢曼的司法中心论

一、引言

二、立法与司法的分化历史

三、“立法至上”的理论谬误

四、现代司法的基本特质

五、法院作为法律系统的中心

六、结语

追寻法律意识

一、为何研究法律意识?

二、法律意识与法律霸权

三、大众的法律理解

四、对法律意识的历史研究

五、合法性与法律意识

扩展阅读文献

第五编 法与科技:规制和范式转变

导读

一、法的演化与发展

二、法的概念与渊源

三、法的运行与实施

四、法的价值与正义

五、结语

智慧社会背景下的“第四代人权”及其保障

一、智慧社会背景下的人权问题与挑战

二、当代人权变革与“第四代人权”的形成

三、“第四代人权”的法治化保障

算法社会与人的秉性

一、引言

二、算法社会利弊论

三、奇点:科技乌托邦的天堂,人的地狱?

四、机器人可有心性与灵性?

五、法律的作用

六、结语

论赛博空间的架构及其法律意蕴

一、引言

二、架构演进的逻辑

三、架构横向与纵向的基本维度

四、架构的衍生维度

五、智能架构的生长与法律保障

六、结语

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一、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

二、域外经验的重新分析

三、法律原理的重新分析

四、隐私权益的场景化与社群主义理解

五、结语:迈向个人信息的消费者法与公法保护

法律的“死亡”——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功能危机

一、法律的独特功能:深度不学习与规范性期望

二、智能机器社会的崛起:小法律、实验法、区块链和智能合约

三、机器学习之后:法律功能的蜕变及其效应

区块链与未来法治

一、引论

二、无需信任的共识机制:区块链技术所针对的问题

三、作为“法律技术”的区块链

四、法律对区块链技术的驯服和利用

五、结论

规范如何“落地”——法律实施的未来与互联网平台治理的现实

一、“法律如何落地”:问题的界定

二、法律实施与规范内容的确定

三、信息成本与规范执行

四、从平台治理到国家法治

五、结语

科技革命、法哲学与后人类境况

一、科技革命与法律发展的两种流行定式

二、第三种研究定式:历史社会学的透视

三、再访法哲学:五个核心命题

四、结语:迈向后人类的法哲学?

非人类的权利?——作为政治和法律新行动者的电子代理和动物

一、欧坦的老鼠

二、人格化:应对不确定性

三、超越卢曼:行动元和杂合体

四、超越拉图尔:扩展行动者的多样性

扩展阅读文献

第六编 法律全球化

导读

一、中国的法律全球化问题研究

二、法律全球化研究的核心命题

三、法律全球化:逆风飞扬

全球化与法学思维方式的革命

一、全球化运动与法律全球化——法学思维方式革命的必然性

二、全球化浪潮对传统法学的挑战——变革法学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三、从主客体思维走向主体际思维——转变法学思维的阿基米德点

四、变革法学思维方式的三个具体问题

法律全球化——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

一、克林顿主义的法律全球化

二、 WTO的法律全球化

三、法律移植意义上的法律全球化

四、社会学意义上的法律全球化

法律与法律思想的三次全球化:1850—2000

一、第一次全球化

二、第二次全球化

三、第三次全球化

四、结论

“全球的布科维纳”——世界社会的法律多元主义

全球正义

一、当代政治哲学

二、罗尔斯作为公平正义的理论

三、某些问题

四、超越对比较

五、超越理论对世界正义的漠视

六、运用比较判断的不完全排序

七、异议空间:一个例证

八、开放的中立性与全球公共讨论

九、必需物品对能力

十、世界正义与法治

全球化时代比较法的优势与缺陷

一、法律脱域

二、比较法的优势

三、比较法的缺陷

四、迈向新比较法?对中国比较法的展望

全球信息化秩序下的法律革命

一、引言

二、全球信息化秩序的法律客体革命

三、全球信息化秩序的法律空间革命

四、全球信息化秩序的法律时间革命

五、代结语:“无差异的差异化”秩序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扩展阅读文献

第七编 法治:过去与未来

导读

一、中国法治四十年

二、法治的理想与现实

三、法治的发展与反思

国家与社会——论中国现今法律观念之变化

一、从意志本位到规律本位

二、从管理本位到权利本位

三、从国家控制企业到企业自治

四、从产权高度国有化到产权社会化

五、从完全国家意志到意思自治

六、从人治到法治

依法治国基本理念论纲——关于依法治国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二、依法治国的理论根据

三、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准

四、建设法治国家的现实条件

论法治社会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

一、何谓“法治社会”

二、法治社会的渊源

三、中国的法社会化发展趋势

四、法治国家中的法治社会

五、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的互动关系

六、形成法治社会需要观念革新

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

一、法治的历史渊源

二、法治的主要规诫

三、法治的基本价值

四、结语:法治的悖论与语境

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

近代中国法治问题的提出

悖论之一:变法和法治

悖论之二:法律与立法

悖论之三:国家与社会

悖论之四:理想与国情

悖论之五:普适性和地方性

中国法治的前景

法治的危机——危险与机遇

一、保守与扩张

二、科学与范式变化

三、变化着的人的意象

四、对于法的某些含义

五、法治危机的肯定方面:总结与结论

法治的诱惑

一、共识论

二、简化论

三、次序论

四、简易论

五、结论

扩展阅读文献

法理学手册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高鸿钧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法理学手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编公文写作全能一本通:格式、技巧与范例大全 电子书
51种公文体例,囊括所用常见公文形式 200多个公文写作模板,拿来就可以套用 30多个写作技巧指导拓展,一线写手手把手指导技巧 全书配更多拓展阅读二维码资源 先讲理论,后讲范例。对公文的所有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讲解,在此基础上,再依次介绍各类公文的写作方法,这样便于读者更好地消化吸收。 种类齐全,范例丰富。本书针对各种类型下的不同公文,都给出了典型的范例,让读者可以照猫画虎。并对各类公文的特点、种类、写作方法、写作格式进行详细讲解,进而可以对该公文有更系统的地认识。 栏目多样,知识面广。本书在讲解过程中使用了“专家点拨”“写作技巧”“扩展阅读”等栏目,丰富书本的同时,可以使读者获取到更多与公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海量模板与案例下载。本书配套的光盘收集了大量的公文模板和案例,并录制有专业的公文写作方法与过程,可以更全面和直观地帮助读者进行学习。
政府会计制度实务操作应用指南:条文解读+实操要点+案例解析(2021年版) 电子书
1.紧跟新法新规,原文深入剖析 严格依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呈现“一笔业务,两种分录”新业务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思维,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有效帮助读者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政府会计制度。读者可快速查阅制度原文,掌握条文规定与要求。 2.精解案例与例题,实务操作范本 精选了近200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政府会计制度的条文规定,诠释政府会计制度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指导会计工作者正确、高效处理日常会计事务。而且,为会计核算原理搭配了相应的例题,帮助读者提升业务能力。 3.图文搭配,摆脱枯燥学习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条主线并行,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清晰准确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核算要点,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操作规范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图表,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 4.政府会计制度编委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与实战性 集合了众多会计专家、知名行业专家共同编写,打造出一本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制度与实务工作的桥梁,教会读者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准则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 电子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标投标法》颁布12年来,我国招投标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招投标市场不断壮大,行政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招投标制度日趋完备,对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采购质量效益,预防惩治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招投标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规避招标或者搞“明招暗定”的虚假招
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防控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
目标读者: 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 培训管理岗位专员、主管、经理、总监等相关从业人员 企业大学负责人、培训讲师、培训专员、培训管理人员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实务操作的初学者 想要从事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 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 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证书的学员 需要培训管理工具书的人员 想要获取或学习培训管理实战案例的人员 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企业高管、总经理 其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感兴趣的人员 风险和利益,是企业家关注的两个基础性问题。企业家只有将风险和利益并重对待,才能够保证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目前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爆发率高、大的风险之一。法律风险一旦决堤,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作为管理者/HR,你是否已经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法律意识不充分、用工体系不完善、规范化办公不全面、对劳动者管理不合法等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学会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用人单位如果不加强法律风险防控的意识,那只能是双方博弈中的失败者。 本书总结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各个阶段法律风险防控的关键技能、操作步骤和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了大量的实操案例,专注解决企业在法律风险的防控和处理层面的难题。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电子书
1.内容前沿,版本知名 本书严格依据2018年3月《政府会计制度》编写而成。自2019年1月1日起,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要在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很大,首先,将原来的9种会计制度全面合并成为《政府会计制度》;其次,一项业务,两笔分录,一本账簿,两套报表;结尾,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为一体。本书严格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帮助大家深度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与要求,帮助大家能够正确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办理好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2.清晰逻辑导图,学习更加便捷。 本书中充分发挥了逻辑导图的优势与优点。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用逻辑导图的方法来表现会计分录的前因后果及数字关系,具有天然的优势。本书充分发挥逻辑导图的优势,对各种会计规定进行了清晰条理的阐述,使得本书阅读体验感好于同类图书,这也成为本书的一个亮点和优点。 3.精选实务案例,提高分析能力。 由于先天的限制,《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原则、笼统、条文化”等不足,将《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应用于日常会计工作很是不易。本书非常重视案例的收录与讲解,把《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具体化到日常的经济业务处理之中,是把准则与实务连接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 4.实务操作演练,快速提升是实操能力。 本书针对专业读者,旨在帮助读者解决实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被动的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很难理解其实质要求的,也很难做到灵活的应用。本书以实务操作为核心,处处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中不仅阐述怎么办,更是强调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帮助大家读透制度,准确应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