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内容简介

价值体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决定着国家治理的方向和路径。国家治理就是要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的治理体系,要通过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具有承上启下的战略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江必新,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中南大学教授等职务。荣获第二届中国十大青年法学家、首届当代中国法学名家等称号。

出版《十八大与法治国家建设》丛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丛书、《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丛书、《执行规范理解与适用》等著作5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3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等多项重要课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上篇 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与法治社会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治理

一、社会治理的规定性

(一)治理的中心思想

(二)治理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

(一)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二)社会治理的核心目标是治理有效

三、社会治理体系及其完善

(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

(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

四、社会治理结构之优化

(一)要优化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结构

(二)要优化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关系结构

(三)要优化城镇社会和乡土社会的关系结构

(四)要优化社会治理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五、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一)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二)公共职能承担领域的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三)公共权力行使方面的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四)社会治理手段方面的创新

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一)要提高规则治理能力

(二)要提高动态治理能力

(三)要提高民主治理能力

(四)要提高风险治理能力

第二章 法治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基石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

(一)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之辨

(二)社会管理法治与法治社会之辨

(三)法治社会与社会法治国之辨

三、建设法治社会的三维意蕴

(一)法治维度:法治社会是法治的深化与升级

(二)社会维度:建设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诉求

(三)转型维度——法治是转型中国弥合社会系统的核心共识

四、建设法治社会目标描述:法治社会的特性提炼

(一)法治的融贯性

(二)社会的共治性

五、法治社会建设的战略择定与具体举措

(一)法治社会建设的战略择定

(二)法治社会建设的矛盾消解

六、法治中国与法治社会建设

第三章 社会治理与法治

一、社会治理对法治的功能依赖

(一)通过法治保证治理系统内在协调

(二)通过法治稳定主体间互动预期

二、回应社会治理的法治建设重心

(一)以针对性立法回应任务移转

(二)以强能行政取代机械执法

(三)以能动司法回应治道变革

三、治理的局限及其克服

(一)通过法治防范治理失灵

(二)通过法治破解治理陷阱

四、结语

下篇 类型社会及其治理

第四章 经济社会之治理——以公司治理为视角

一、公司治理概述

(一)公司概述

(二)公司治理

二、公司治理模式:类型化观察与分析框架建构

(一)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

(二)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

(三)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

三、公司内部治理:若干新议题

(一)董事会与公司治理

(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三)危机状态下的公司治理

四、相关者与相关层治理——治理层次的拓展

(一)相关者治理

(二)关联层治理

五、公司治理的工具

(一)章程治理

(二)媒体/公众舆论治理

(三)互联网治理

六、公司治理的社会性与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其演进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功能与影响因素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

(五)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政府角色

第五章 政治社会之治理——以腐败治理为视角

一、腐败是什么?——关于腐败概念的三维解读

(一)腐败的定性分析

(二)腐败的量化描述

二、腐败的成因与后果

(一)腐败的成因

(二)腐败的危害

(三)腐败对社会心理和文化的侵蚀——致命的危险

三、当前我国腐败与反腐败呈现的趋势

(一)腐败的特点

(二)我国腐败呈现的新趋势

(三)当前我国反腐实践呈现的趋势

四、我国反腐败的一般路径及其超越

(一)反腐败的一般路径及其评价

(二)治理思维下的反腐对策

五、结语

第六章 风险社会之治理——以应急治理为视角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相关范畴的独立内涵

(二)治理视角下相关范畴关系的厘定

二、从应急管理到危机治理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演进历程

(二)迈向危机治理

三、危机治理的主体:政府与社会

(一)危机治理中的政府

(二)社会参与危机治理

四、危机治理中的信息

(一)危机应对中的信息搜集与整合方面

(二)危机应对中的信息公开

(三)危机应对中的信息规范

五、危机治理的若干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危机治理中的问责

(二)普及危机知识,建设救助文化

(三)建设社会信任

(四)优化社会结构

第七章 泛在网络社会之治理:全领域分析

一、互联网及其治理的源起与发展脉络

(一)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二)互联网的监管历程

二、泛在网络社会:范畴提出与特征描述

(一)从虚拟社会、网络社会到泛网社会

(二)泛在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

三、互联网引发的挑战

(一)互联网对传播与交流的影响

(二)互联网对公民参与的影响

(三)互联网对交互的影响

(四)互联网对经济的冲击

(五)互联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四、泛在网络时代治理的基本原理

(一)互联网治理模式选择:二维多元协同治理

(二)互联网治理目标与治理原则

(三)互联网治理工具

五、专项治理:泛网社会治理的若干突出问题

(一)泛网时代的舆情治理

(二)泛网时代的信息治理

(三)泛网时代的公民参与和政府传播

(四)回应泛网时代的数字鸿沟

(五)一个密切相关的部分:国际互联网治理

第八章 “科学社会”之治理:一个容易忽略的领域

一、新科学时代及其挑战

(一)新时代科学发展的三大趋势

(二)新科学时代代表性理论

(三)迈向科学治理——内容与焦点

二、行为规范:科学共同体基本法则

(一)前默顿规范

(二)经典默顿规范

(三)默顿规范的拓展:以齐曼学说为例

(四)科学规范的实现

三、模式选择:科学与公众的关系

(一)模式演进

(二)方式路径

四、警惕市场对科学发展的宰执:代结语

参考文献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是2016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红霞。

得书感谢您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差序治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分层互动——以后税费时期的花镇为例 电子书
以后税费时期的花镇为例,介绍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乡村治理。
区域经济社会治理能力研究 电子书
两个相邻的地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有声有色,蒸蒸日上;另一个地区则是困难重重,甚至举步维艰。为什么?具体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两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治理能力差异是关键。
云南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实务与经验汇编 电子书
针对流动人口、女性、老年人等,如何进行社会治理?本书汇总了云南省的实践和理论经验。
眼动追踪与中文阅读(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论丛) 电子书
本书就研究成果在深化中文眼动阅读模型的建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释。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团体与地方治理 电子书
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中国市民社会,进入21世纪后呈现何种发展趋势呢?迄今为止,大多数学者都从中国内部出发,探寻20世纪80年代以后结社活动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而将中国放在比较的视野下,动态地把握中国市民社会的普遍性及特殊性的实证研究却屈指可数。本书为筑波大学和北京大学多年来共同研究的成果,试图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