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制度构建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制度构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梳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与法学五大学科关于制度的经典研究和最新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对制度的静态内容和动态发展,构建方法与实施机制,直至制度变迁和改革进行了全面阐释。系统回应了为何以及如何将制度摆在突出位置,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制度优势。本书理论架构上高屋建瓴,又触及实践的微观操作,更有对制度理论的诸多重要创新。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绪 论

一、制度的重要性

二、“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关系结构中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制度优势证明道路选择的正确性和理论体系的真理性

(二)在人类社会物质、制度和文化的关系结构中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制度辐射确保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性

(三)在制度和发展的关系结构中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制度力量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在制度和改革的关系结构中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制度权威凝聚改革的共识和力量

(五)在制度创设和制度优化的关系结构中把制度优化摆在突出位置,以制度文明为良法善治提供前提基础

(六)在制度供给和制度贯彻落实的关系结构中把制度贯彻落实摆在突出位置,以制度兑现履行神圣和庄严的执政承诺

三、法治的制度逻辑与理性构建

第一章 制度范畴的多维考察

一、制度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政治学视野中的制度

(二)经济学视野上的制度

(三)社会学视野中的制度

(四)小 结

二、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一)制度的内涵

(二)制度的分类

第二章 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一、制度的构成

(一)理念与原则

(二)实体规则

(三)程序规则

(四)实施机制

(五)监督机制

二、制度的功能

(一)制度在微观层面的功能

(二)制度在宏观层面的作用

三、优良制度的标准

(一)合理性

(二)有效性

(三)廉价性

(四)开放性

第三章 制度建构

一、制度建构的前提条件

(一)全面深刻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

(二)广泛了解相关主体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三)努力了解其他组织对相关问题的制度方案

二、制度设计中的人性假设

(一)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

(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三)制度中的人性假设

三、制度设计的基本规律

(一)合理性对制度设计的要求

(二)有效性对制度设计的要求

(三)激励机制是制度设计中的精灵

四、复杂制度的设计要求

(一)制度总在系统中

(二)系统制度的交互影响

(三)系统观下的制度乏效

(四)制度系统设计的融贯原则

(五)问题守恒与反向制度预设

五、制度建设与制度减设的辩证

(一)多就是少:制度减设的必要性

(二)减亦有度:制度减设的边界

第四章 制度实施

一、科学的实施机制是制度落地的必要条件

(一)设计合理的流程,形成相关联动

(二)建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的预防和应对机制

(三)建立切实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四)建立问题发现和监督检查机制

(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二、领导者是制度实施的关键

(一)领导不同于管理

(二)领导对制度实施的两大作用

(三)领导者素质

三、促进制度顺利高效实施

(一)有效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潜在预设

(二)有效制度实施的实现路径

四、活用策略有效推行新制度

(一)善于突破瓶颈

(二)善于抓住重点

(三)善于发现路径

(四)善于寻找机遇

(五)善于顺应人性

第五章 制度化:双向的视角

一、制度化

(一)制度化的两个维度

(二)制度的内化

二、制度内化的两阶段

(一)正式制度如何嵌入观念

(二)制度如何嵌入

(三)正式制度成为习惯

三、不完美正式制度的内化与进化

(一)正式制度的局限性

(二)正式制度的依赖性

(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循环与进化

第六章 制度革新

引言 制度变化的必然性

一、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一)制度变迁的基本含义

(二)制度变迁的典型模式

(三)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四)制度变迁中的组织趋同

(五)制度刚性与变革成本

(六)制度变迁的机制与动力

二、制度变革的契机

(一)危机是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

(二)危机对于变革成本的影响

(三)危机对于意识形态的作用

(四)危机的功能定位与有效运用

(五)前瞻性制度变革

(六)过度超前可能适得其反

三、制度企业家

(一)制度企业家的提出

(二)奥地利学派的企业家

(三)政治企业家

(四)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企业家

(五)组织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制度企业家

(六)对比制度企业家的研究进路

(七)宽容与培育制度企业家

四、特殊的制度变迁——转轨

(一)转轨的特殊性

(二)转轨的核心问题——跨越鸿沟还是跋涉沼泽

(三)转轨的关键力量——政府是转轨中最重要的制度企业家

(四)过渡性制度安排

五、制度变迁中的利益调整与阻力应对

(一)改革的常态是“非帕累托改进”

(二)改革中的利益损失

(三)可补偿性与阻力来源

(四)影响阻力大小的其他因素

(五)绝对阻力的消减措施

六、改革及其推行

(一)科学规划

(二)最大限度寻求共识

(三)善织人脉形成统一战线

(四)改革的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制度构建是2016年由中国法治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红霞。

得书感谢您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制度构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电子书
本书内容涉及多民族国家建构、政治过程、制度建设、国家治理、群体权利、公民权利、人们的个体发展与认同、社会团结、共同体建构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议题,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提供基础理论研究。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呈现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成果信息量大,联结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具有现实意义。
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后,一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参与全球治理上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政治经济事务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二是在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实践中,金砖国家依托二十国集团平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应急储备机制作为对现有国际金融机制的补充,对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会计史专题——制度演进、会计发展与国家治理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会计史专题》之一,是会计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计史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全书精选了约15篇代表性的优秀论文,全书包括三篇涵盖了制度演进、会计发展与国家治理等领域的单独性研究、综合性研究或交叉研究成果,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特别是近代共产党领导下百年会计发展的研究,整体上延续了往届会计史学术研讨会的惯例。阅读对象主要包括会计界专家学者和有
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反腐倡廉 电子书
腐败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历史现象。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留下的体制性漏洞,给腐败留下了可乘之机。面对腐败的滋生蔓延,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退到传统社会里去。只有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把反腐败寓于治理体系改革之中,才能不断克服腐败产生的制度性、体制性根源,走出一条既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又能夺取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有效路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国家治理:研究方法与理论建构 电子书
本书基于“国家治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法运用开展综合系统分析。首先基于对不同国家或区域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特征的比较,分析了20世纪末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随后从治理类型学视角切入,对实践中的各类主要治理类型进行理论推演和比较;接着利用提炼出的“国家治理”概念,指出“国家治理”作为替代性理论范式在解读发展中国家转型实践的学术价值和效能;最后对国家治理进行了结构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