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信访研究寻回群众主张,探讨治理关系变迁,揭示现代国家建构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公民政治理论视角下的信访研究进行梳理和检视的基础上,提出在信访研究中找回“群众”的主张。该书基于群众路线的视角,以国家、官僚制与群众之间关系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我国信访制度的演变历史及其在当下的实践逻辑进行研究,尝试在国家治理转型的时空中,探讨党和国家与群众关系模式的变迁,进而揭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逻辑。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之前,“群众”的逻辑在信访制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逻辑逐渐在信访制度中占据上风,但执政党并未放弃用“群众”理念指导信访治理工作和信访制度改革。“群众”逻辑与“公民”逻辑构成了信访制度中的一对矛盾体,两者的互相角力和此消彼长深刻影响着信访制度的改革走向。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一
序二
目录
导论:在信访研究中找回“群众”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从“公民”到“群众”:信访研究的视角转换
三 国家、官僚制与群众:一个分析框架
四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五 表述框架
第一章 群众路线与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进
一 承诺与服务的践行:新中国成立前的群众路线与信访制度
二 运动与常规的变奏:改革开放前的群众路线与信访制度
三 理性与世俗的嬗变:改革开放以来的群众路线与信访制度
四 结语
第二章 群众抑或公民:信访权利主体论析
一 “群众”与“公民”:两种权利观念的回顾与比较
二 “群众”与中国信访制度的发生和发展
三 从“群众”到“公民”:信访权利主体的变迁
四 找回“群众”:信访权利主体的复归
五 结语
第三章 群众路线与信访分类治理
一 信访分类治理体系的建立(1949—1956)
二 信访分类治理体系的发展(1957—1978)
三 信访分类治理体系的完善(1978年—20世纪末)
四 信访分类治理体系的变革及困境(21世纪以来)
五 结语
第四章 群众路线、阶层分化与底层群众上访
一 个案调研点概况
二 阶层分化与基层社会利益分配的失衡
三 重构利益分配格局:底层群众上访的动力
四 从个体之气到阶层之气:底层群众上访的演化
五 收买、压制和利用:上层精英应对底层上访的策略
六 结语
第五章 群众路线与县委书记大接访
一 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的缘起与变迁
二 县委书记大接访的制度体系
三 官僚制与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的实践逻辑
四 督察与反督察:大接访过程中的博弈
五 常规与运动的交替:大接访制度运行的总体图景
六 结语
第六章 群众路线、官僚制与群众工作部改革
一 从信访局到群众工作部:改革历程回顾
二 群众工作部的发生机制
三 群众工作部的运行机制
四 群众工作部的限度
五 结语
结语 迈向人民政治
一 群众路线与信访制度
二 “群众”的力量
三 什么样的“群众”?
四 “群众”与“公民”的融合
五 人民政治的重建
参考文献
后记
人民政治:基层信访治理的演绎与阐释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田先红。
得书感谢您对《人民政治:基层信访治理的演绎与阐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