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治要

用人治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用人治要》传统智慧,助干部选用人。

内容简介

《用人治要》发掘、整理传统文化中有关“选贤任能”的经典段落,包含尚贤修己、识人选人、用人育人、励人管人、考核奖惩等各个方面,既体现了古代先哲对于任用人才的探索和智慧,又紧密联系当前选人用人实践,是领导干部用人之道的参考范本。本书融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养分,提高人文素养和执政智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序言

第一篇 为政在人

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国学常识】封建制下的“国”与“家”

【国学故事】草根皇帝刘邦的成功之道

【现实启悟】人才是治国理政之本

二、尚贤任能,立政之本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国学常识】封建帝王的执政指南

【国学故事】唐太宗的“头等”大事

【现实启悟】为政者要举贤才

三、得人则兴,失人则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国学常识】被王安石“批判”的孟尝君

【国学故事】英雄难过小人关

【现实启悟】为官从政要“亲贤臣,远小人”

四、得千金易,得一士难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我国最早的智囊制度

【国学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

【现实启悟】视人才为国宝

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国学常识】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国学故事】孔门弟子眼中的“夫子”

【现实启悟】成才方能“出彩”

第二篇 修己安人

一、用人先修己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天一阁与江南士子

【国学故事】魏徵论隋炀帝

【现实启悟】为官必先修己

二、修己重在养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承载士人终极理想的“横渠四句”

【国学故事】曾参不受鲁君邑

【现实启悟】挺直“清白”的腰杆

三、格物致知,为官者必为学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历史上的学校

【国学故事】唐太宗论学

【现实启悟】仕者必为学

四、修身要循道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国学故事】西子湖上苏公堤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重在修身

五、其身正,不令而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国学常识】董狐笔与太史简

【国学故事】令行不止与不禁自止

【现实启悟】修政德以正人

第三篇 识才鉴才

一、事之至难莫如识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国学常识】圣人不相及庄子的审丑思维

【国学故事】齐桓公难识宁戚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要在识人上下功夫

二、相面识人需谨慎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中国第一部品鉴人物的人才学论著

【国学故事】曾国藩相面识人才

【现实启悟】细微之处识人才

三、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半部书治天下

【国学故事】张浚的悲剧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切忌以貌取人

四、器试知利钝,辨才须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国学常识】凌烟阁与云台阁

【国学故事】刘备“以政”试庞统

【现实启悟】实践是检验人才的试金石

五、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贤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国学常识】安史之乱众生相

【国学故事】狄青深得宋仁宗信任

【现实启悟】要在关键时刻看干部

第四篇 选贤荐能

一、荐贤立公,心底无私天地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国学常识】汉代的察举与征辟

【国学故事】尧为天下选人

【现实启悟】为天下选贤

二、选贤任能要在德才兼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家国一体的世袭制

【国学故事】曹操的“求贤三令”

【现实启悟】选拔人才要与时俱进

三、不拘于格,唯才是举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国学常识】古代主要官职职能

【国学故事】唐玄宗任人唯亲终误国

【现实启悟】切忌“为人择官”

四、自荐、他荐与招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国学常识】中书省

【国学故事】毛遂自荐

【现实启悟】用好制度选好干部

五、科举取士甄拔天下人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魅惑”天下士子的科举取士

【国学故事】没有得意到最后的孟郊

【现实启悟】改进干部考察方法,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第五篇 养才育才

一、育才为国之大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文明传承的摇篮——书院

【国学故事】文化圣殿稷下学宫

【现实启悟】重视教育就是赢得未来

二、英才辈出靠教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诗书继世的“书香门第”

【国学故事】子路受教

【现实启悟】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培育人才要因材施教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国学常识】孔子“有教无类”

【国学故事】孔子因材施教

【现实启悟】永不过时的“因材施教”

四、千锤百炼终成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孔门四科”与“孔门十哲”

【国学故事】勾践卧薪尝胆

【现实启悟】千锤百炼出人才

五、养才育才贵在恒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国学常识】科举四宴

【国学故事】隐窗勤学的张九成

【现实启悟】贵有恒,才乃成

第六篇 量才善任

一、量才授任是为善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国学常识】古代官员的回避制度

【国学故事】唐太宗量能授官

【现实启悟】要“量”好才再授任

二、既用人则信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国学故事】齐桓公不疑管仲成霸业

【现实启悟】信任也要监督

三、用人不求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魏晋时代独特的文人集团

【国学故事】孔伋荐苟变

【现实启悟】用人宜观大节略小故

四、用人之长,补其所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汉代的畿辅

【国学故事】魏元忠以盗治盗

【现实启悟】善用人之长

五、官在得人,各当其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国学常识】“三公”与“九卿”

【国学故事】唐太宗论“官在得人”

【现实启悟】干部队伍“瘦身”势在必行

第七篇 聚才励才

一、以仁爱之心聚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投身绝域边塞的盛唐士子

【国学故事】珍惜人才的一代天骄

【现实启悟】以“人”为本,真情聚才

二、礼贤下士则群贤毕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明清的“贡生”与“贡士”

【国学故事】燕昭王易水黄金台

【现实启悟】招贤纳才要放得下架子

三、赏识出人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国学常识】魏晋风度与魏晋文人生活方式

【国学故事】不吝褒奖的曹孟德

【现实启悟】赞美砥砺人才

四、薄责以勉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国学常识】官员也需要休假

【国学故事】墨子怒责耕柱

【现实启悟】领导者要善用“批评”

五、适度留白的艺术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古代职场的巨大“黑洞”

【国学故事】陈平不理细务

【现实启悟】善于“留白”才会“双赢”

第八篇 管人驭人

一、驭人必驭情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国学常识】独占官学的“五经博士”

【国学故事】顺治祭孔,士人归心

【现实启悟】“大情”感人,“大义”化人

二、宽诚以待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儒生学子的必读书目

【国学故事】楚庄王绝缨会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要宽诚待人

三、厚赏重罚是利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法术势结合的人才管理模式

【国学故事】信赏必罚的曹操

【现实启悟】要善用赏罚之道

四、恩与威的妙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引领唐宋文学改革的“八大家”

【国学故事】雍正恩威并施慑群臣

【现实启悟】“恩威并重”增强团队凝聚力

五、担责不抢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国学常识】建安风骨

【国学故事】勇于承担责任的秦穆公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要不争功、不诿过

第九篇 考课奖惩

一、吏治清明在考课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体制内的“三等九级”

【国学故事】张居正考成法责吏治

【现实启悟】从严考核,从严治吏

二、看政绩也要看名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连中“三元”

【国学故事】声名狼藉的数学家

【现实启悟】干部考核要看“口碑”

三、考课必求实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清朝职场的巅峰面试

【国学故事】西门豹的两次“述职”

【现实启悟】干部考核要在“务实”上下功夫

四、考课必奖惩,奖惩必从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国学常识】何为“八股”

【国学故事】隋文帝嘉赏良吏

【现实启悟】干部考核要以严奖惩为“着力点”

五、奖惩必信举优黜劣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国学常识】“乌纱帽”与“顶戴花翎”

【国学故事】商鞅立木取信

【现实启悟】从严治吏必须“奖惩必信”

用人治要是2016年由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作者高宏存。

得书感谢您对《用人治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丈夫这东西 电子书
  《丈夫这东西》是为步入婚姻的男女们互相增进了解、稳固婚姻而写的。   在《丈夫这东西》中,作者着眼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这东西”,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丈夫在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丈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又是如何,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看了《丈夫这东西》就会知道,男人或丈夫,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周围的人,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电子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以色列 电子书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更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电子书
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华夏与华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