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的引介与学科的创建

范式的引介与学科的创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社会科学的学科构建与演变。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范式的引介与学科的创建: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话语中的科学观念》以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著作为考察文本,梳理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范式的构建、流变与派分,以其中蕴含的科学观念为主轴,系统反映民国时期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情况。《范式的引介与学科的创建: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话语中的科学观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民国学界关于社会科学科学性问题的讨论;民国学界对美国社会学理论的选择与融会;民国时期关于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论争;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话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民国时期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类书籍选目。《范式的引介与学科的创建: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话语中的科学观念》资料翔实,研究问题具体而深入,深化了民国时期学术史研究。

作者简介

阎书钦,男,1967年5月生,河北省南宫市人,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思想、学术史。1984年9月至1991年6月,在兰州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1年6月至2006年7月,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华北革命根据地史,任副研究员。期间。2 002年9月至2006年7月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调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转载。$$$$$阎书钦,1967年5月生,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民国思想史与学术史。1988年和1991年,先后获兰州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获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转载12篇次。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清华大学2006年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等4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一章绪言:民国学界关于社会科学之科学性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民国学界眼中的社会科学概念之源起及社会科学分类

第二节 社会现象的因果法则:民国学界关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认知

第三节 民国学界关于社会科学科学性的辨析

第四节 陶孟和论社会科学的科学性

第五节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背景下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实践性

第二章民国学界对美国社会学理论的选择与融会

第一节 中国化与美国范式:民国社会学研究范式构建概说

一 社会学中国化声中的美国范式

二 移植与派分

三 融会与创新

第二节 民国理论社会学理论体系构建的美国学术渊源

一 芝加哥大学社会行为分析理论对民国学界的影响

二 民国学界对美国文化社会学的移植

三 融会与贯通:民国社会学理论体系之构建

第三节 民国时期社区研究理论的美国学术渊源

一 美国现代社区研究范式与民国时期社区理念的形成

二 美国农村社区与农村社会学研究对民国学界的影响

三 芝加哥大学都市社区研究与民国都市社会学的创建

第四节 吴景超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学研究趋向

一 吴景超与美国社会学研究方法

二 芝加哥大学人文区位学方法与吴景超都市社会学研究

三 从人文区位学到都市工业:吴景超研究旨趣的转换

第三章民国时期关于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论争

第一节 民国政治学的流派与科学国家学观念的歧异

一 民国时期政治学论著的人脉与流派

二 国家:对于政治学研究对象的认知

三 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关于政治学科学性的讨论

四 科学方法的内涵:对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分析

第二节 政治与国家概念认知的各异

一 对政治概念认知的相异

二 对国家三要素或四要素说的认知

三 对国家功能与阶级国家论的不同认知

第三节 一元主权论与多元主权论:对国家权威性的认知

一 中国学界对一元主权论与19世纪德国集体主义国家观的认知

二 以拉斯基为代表的多元主权论对中国学界的影响

三 国民党派与马克思主义派学者的主权观

第四章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话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第一节 论者群体、文本承续与各方反应

一 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论者群体及其论著

二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论著的文本承续

三 各方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的反应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社会科学的方法论

一 哲学:科学研究的总方法论

二 唯物辩证法:社会科学最正确的研究方法

三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分野: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

四 辩证法: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思维方法

第三节 唯物史观之社会论

一 马克思主义论者所论社会概念

二 经济基础决定论:辩证唯物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论者眼中的社会结构

四 马克思主义论者所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

第五章 结语对于民国时期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几点总结

附录 民国时期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类书籍选目

后记

范式的引介与学科的创建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阎书钦。

得书感谢您对《范式的引介与学科的创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电子书
一部研究孙中山思想的学术专著。
孙中山与“科学的时代”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孙中山科学观形成的过程,同时就发于“科学”的孙中山思想的深化过程及其特点、意义进行考察。
良良与汶汶(良良的世界系列) 电子书
本书延续了“良良的世界”系列读物的故事线索,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汶口文化。
传奇与故事里的中国 电子书
英国传教士布朗(C.CAMPBELLBROWN)编写、出版于1907年的专著《传奇与故事里的中国》(CHINAINLEGENDANDSTORY)讲述的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地区——福建。在那儿伫立着古老的泉州城,遥望着金门岛,阐述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在中国居住了十年,作者把当地的色彩精确地描述出来,和人们一起分享那里的风土民情、地方文化……并试图给出一些真实的图片来展示当地人的想法和特征。令人惊喜的
药名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 电子书
“名”是物质的,“名”也是精神的。“名”义众多,但贯穿于“名”背后的是其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在中药药名上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中药品种繁,而药名尤甚,一药多名,其不同的称谓或合于性、或通于文、或晓于俗,使其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特别载体。全书共介绍中药94种。以中药释名为切入点,融合传统文化,分别从生肖、农耕、儒家、道家和外来文化等五个方面解读中药,传播中药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本书层次感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