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18世纪至20世纪俄国社会各阶层变化的研究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贵族、工人、市民、农民、僧侣等阶层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从各阶层的形成过程、社会地位、经济及生活状况等角度出发,分析各阶层在不同时代的特征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书中展示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具体案例,为研究俄国工业化时期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作者还剖析了社会等级观念在俄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作用、影响。通过本书可更加深刻地理解以贵族为代表的俄国社会各阶层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邓沛勇,黑龙江省青冈县人。历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俄国经济史。近几年来在《史学月刊》等CSSCI杂志发表《微观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6篇译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简介

资助项目

引言

第一章 贵族

第一节 俄国贵族的起源与构成

一、俄国贵族的起源

二、俄国贵族的组成

三、俄国贵族的数量和民族成份

第二节 俄国贵族的权利

一、贵族权利的总体概述

二、贵族的土地和农奴特权

三、贵族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主力

第三节 俄国贵族的经济活动

一、农业活动

二、工业活动

第四节 俄国贵族的思想和文化概述

一、贵族思想和社会思潮

二、贵族的受教育水平

三、贵族团体

第二章 工人

第一节 俄国工人的构成、数量和运动

一、非自由工人

二、自由雇佣工人

三、俄国各地区的工人数量

四、马列主义产生与工人运动指导思想的形成

五、19世纪下半叶俄国的工人运动

第二节 工人的生活状况

一、工人的工时

二、工人的工资

三、工人的饮食

四、工人的居住条件

第三节 工厂立法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的工厂立法

二、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工厂立法

三、工会

第三章 市民

第一节 市民等级的形成和数量概述

一、市民等级的形成

二、市民数量的变化

第二节 商人

一、商人等级的构成

二、商人等级的起源与发展

三、18世纪的俄国商人

四、19世纪的俄国商人

第三节 其他市民

一、荣誉市民

二、小市民

三、手工业者

第四章 农民

第一节 农民等级的形成

一、农民等级的演化

二、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农民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二、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三、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第三节 俄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民等级的数量和作用

一、俄国农民等级数量概述

二、农民进城务工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三、农民的税赋为俄国工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之一

四、农村市场为全俄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节 农民外出务工与工人阶级形成

一、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

二、农民外出务工的规模——以莫斯科农民为例

第五章 其他社会等级概述

第一节 哥萨克

一、哥萨克的起源和分类

二、19世纪政府改革哥萨克历程

三、哥萨克在俄国历史中的作用

第二节 僧侣

一、基辅罗斯早期的多神教和基督教地位的确立

二、东正教僧侣

三、非东正教僧侣

第三节 异族人

一、俄国边疆地区居民数量变动

二、东方异族人

三、犹太人

参考文献

后记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是202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邓沛勇。

得书感谢您对《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是清代米粮物价史研究力作。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 电子书
一部俄罗斯“国家形象”近300年的演变史。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学堂学生研究奠基之作。
巴布亚新几内亚历史与现状 电子书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赤道以南的太平洋西部,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以外最大的国家,同时是太平洋岛国中陆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土著民族国家,是南、北太平洋的交汇点,连接南太平洋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的桥梁,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不可替代的角色。两国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密切合作,实现了发展互补。近年来,两国关系不断提升,双方共同开创了全面合作的新局面。本书综合国内外多方的资料,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巴布亚新
宗教与历史(第八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本册是第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