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 规划教材修订说明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自1978年一轮出版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德高望重、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使我国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由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出版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格局。这套教材为我国千百万医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并通过教材的创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材建设和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药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医药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亲切地称这套教材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本套第九轮教材修订启动之时,正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之际,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之时。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亲自批示“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一资源,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着重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

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人民卫生出版社紧紧抓住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全面启动为契机,以规划教材创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服务于医改和教改。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原则,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努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发展以“5 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切实落实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要求,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全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鼓舞下和老一辈医学家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全国一大批临床教学、科研、医疗一线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教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优秀传统,以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积极参与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和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医药卫生行业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创新编写思路和编写模式,不断完善表达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编写水平和质量,已逐渐将每一部教材打造成了学科精品教材,使第九轮全套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和科学,从而构建了适合以“5 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满足卓越临床医师培养需求的教材体系和优化、系统、科学、经典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其修订和编写特点如下:

1.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的领导和支持下,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学组规划,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审定,院士专家把关,全国各医学院校知名专家教授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质量出版。

2.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是根据教育部培养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行业要求、社会用人需求,在全国进行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材建设经验,充分研究论证本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学科体系构成、课程体系设计和教材体系规划后,科学进行的。

3.在教材修订工作中,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战略部署要求,贯穿教材编写全过程。全套教材在专业内容中渗透医学人文的温度与情怀,通过案例与病例融合基础与临床相关知识,通过总结和汲取前八轮教材的编写经验与成果,充分体现教材的科学性、代表性和适用性。

4.教材编写修订工作着力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创新——科学整合课程、淡化学科意识、实现整体优化、注重系统科学、保证点面结合。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以确保教材质量。

5.为配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减轻学生负担,精炼文字压缩字数,注重提高内容质量。根据学科需要,继续沿用大16开国际开本、双色或彩色印刷,充分拓展侧边留白的笔记和展示功能,提升学生阅读的体验性与学习的便利性。

6.为满足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实现教材系列化、立体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理论教材中的数字资源内容与类型,创新在教材移动端融入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课堂学习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每种教材均配有2套模拟试卷,线上实时答题与判卷,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重点知识。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指导与习题集类配套教材的品种,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第九轮教材共有53种,均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套教材将于2018年6月出版发行,数字内容也将同步上线。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同志亲自为本套教材撰写序言,并对通过修订教材启发和指导高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医教协同,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乃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全国广大院校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多提供宝贵意见,反馈使用信息,以逐步修改和完善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为第十轮教材的修订工作建言献策。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

教材目录

作者简介

编  者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伟(浙江大学医学院)

王 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方建群(宁夏医科大学)

邓 冰(贵州医科大学)

冯正直(陆军军医大学)

朱熊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刘 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刘传新(济宁医学院)

刘破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关念红(中山大学附属三医院)

汤艳清(中国医科大学)

杜玉凤(承德医学院)

杨小丽(重庆医科大学)

杨世昌(新乡医学院)

杨艳杰(哈尔滨医科大学)

何金彩(温州医科大学)

张 宁(南京医科大学)

张曼华(首都医科大学)

赵阿勐(齐齐哈尔医学院)

洪 炜(北京大学医学部)

姚树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钱 明(天津医科大学)

唐峥华(广西医科大学)

康传媛(同济大学医学院)

傅文青(苏州大学医学部)

曾 勇(昆明医科大学)

潘 芳(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薛云珍(山西医科大学)

学术秘书

吴大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杨秀贤(哈尔滨医科大学)

融合教材阅读使用说明

主 编 简 介

姚树桥

男,1959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1982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于湖南医科大学获临床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南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分会副理事长(前任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第三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编,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副主编,World J Psychiatry等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 

从事医学心理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35年。致力于学科发展,是我国医学心理学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牵头在中南大学创立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两个博士点。长期为医学本科生主讲《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主编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等10本,其中编写了我国首部留学生用全英文教材Psychology for Medical Students。已培养研究生12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2名,获全国优博论文一篇,成为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

一直从事临床心理及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主持项目12项。成功研制了《中华成人智力量表》等100余种心理评估技术,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等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项,并获美国生物精神病学会2013年度ZiskindSomerfeld杰出研究提名奖1项,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年获“湘雅名医”称号,2016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获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

杨艳杰

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兼任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专家人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黑龙江省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等。

从事心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28年,在情绪障碍和心身疾病机制、职业人群应激及心理卫生研究方面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以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一二等奖10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规划教材及著作20余部;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名。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特约嘉宾,解答各类疑难心理问题。担任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等部门特约专家,多次在“市长高峰论坛”,市长培训班及黑龙江省省管干部培训班上授课,受到好评。获得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奖,全国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全国心理卫生工作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心理卫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副主编简介

潘 芳

医学硕士,临床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医学心理学与伦理学系主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休斯敦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心身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主持山东省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山东大学双语课程《医学心理学》。

研究领域为应激与抑郁症和应激相关障碍易感性机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科技部“973”课题子课题、山东省自然基金、山东省科技厅攻关课题等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位)、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二位)。发表SCI、国内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

汤艳清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系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精神医学科主任。现任政协辽宁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近20年,承担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八年制的医学心理学及精神病学的教学及教材编写工作。擅长各种精神疾病的药物及心理治疗,致力于重性精神疾病脑影像学研究,发表SCI论文38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参与国家“863”以及科技部重大慢病专项等。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张 宁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南京神经精神病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医科大学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所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主席、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理与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承担各级课题2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60余部。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0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杰出精神科医师、获江苏省首届创新争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1

   一、医学心理学概念  1

   二、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3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  5

   一、西方医学与生物医学模式  5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

   三、医学心理学与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  6

   四、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  7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7

   一、方法学的特殊性  7

   二、研究过程、类型及方法  8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10

   一、我国医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0

   二、我国医学心理学科的现状  10

   三、我国医学心理学科发展趋势  11

   四、我国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培养  11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13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13

   一、心理现象  13

   二、心理的本质  13

 第二节 认知过程  14

   一、感觉  14

   二、知觉  16

   三、注意  17

   四、记忆  18

   五、思维  20

   六、想象和表象  21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  21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21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21

   三、情绪的功能  22

   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23

   五、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24

   六、表情  25

   七、情绪的理论  25

 第四节 意志过程  26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和特征  27

   二、意志的品质  27

 第五节 人格  28

   一、概述  28

   二、需要  30

   三、动机与挫折  32

   四、能力  33

   五、气质与性格  35

 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  37

   一、心理的生物基础  37

   二、心理的社会基础  40

第三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43

 第一节 概述  43

   一、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43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44

 第二节 儿童期心理健康  46

   一、胎儿期及婴幼儿期心理健康  46

   二、幼儿期心理健康  48

   三、儿童期心理健康  49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49

   一、青少年期心理健康  49

   二、青年期心理健康  50

 第四节 中年期心理健康  51

   一、中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51

   二、中年期的心理健康  52

 第五节 老年期心理健康  54

   一、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54

   二、老年期的心理健康  54

第四章 主要理论流派56

 第一节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理论  56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内容  56

   二、现代精神分析的发展  60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61

   一、行为学习的主要理论内容  61

   二、经典的行为学习理论  62

 第三节 认知理论  64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64

   二、现代认知理论的发展  66

 第四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67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67

   二、现代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  70

 第五节 心理生物学理论  71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71

   二、心理生物学理论的进展  72

第五章 心理评估75

 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  75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及作用  75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75

   三、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  77

   四、心理测验发展  78

   五、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78

   六、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  80

   七、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  81

 第二节 智力测验  81

   一、智力、智商和智力水平的分级  82

   二、常用智力测验和发展量表  83

 第三节 人格测验  85

   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85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  86

   三、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  87

   四、其他人格测验工具  87

 第四节 神经心理测验  88

   一、神经心理筛选测验  88

   二、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89

 第五节 评定量表  90

   一、概述  90

   二、自评量表  90

   三、他评量表  

95

第六章 心理应激96

 第一节 心理应激概述  96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96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97

   三、心理应激的意义  98

 第二节 应激源  99

   一、应激源的定义与分类  99

   二、应激源的研究  100

 第三节 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  101

   一、应激的心理中介  101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105

 第四节 应激反应  107

   一、概念  107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  107

   三、应激的心理反应  108

 第五节 应激的医学后果  110

   一、应激的后果  110

   二、应激的医学后果  110

 第六节 应激的管理  112

   一、概述  112

   二、应激的管理的切入点  113

   三、应激易感模型  115

   四、系统的应激管理方案  117

第七章 心身疾病118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118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118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120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122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123

   一、原发性高血压  123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4

   三、雷诺病  126

   四、糖尿病  127

   五、哮喘  129

   六、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胃肠病  130

   七、经前期情绪障碍  131

   八、神经性皮炎  132

   九、肿瘤及其心理问题  133

第八章 异常心理135

 第一节 异常心理概述  135

   一、异常心理的概念  135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和判别  135

   三、异常心理的分类  137

 第二节 常见的异常心理  138

   一、焦虑障碍  138

   二、抑郁障碍  139

   三、躯体形式障碍  140

   四、人格障碍  140

   五、睡眠障碍  142

   六、进食障碍  

143

第九章 健康行为144

 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144

   一、健康行为和危险行为  144

   二、健康信念及其影响因素  145

   三、行为转变的理论  146

 第二节 吸烟、酗酒和网络成瘾  149

   一、吸烟  149

   二、酗酒  150

   三、网络成瘾  151

 第三节 饮食、锻炼与肥胖  152

   一、饮食  152

   二、锻炼  153

   三、肥胖  154

 第四节 性行为与艾滋病预防  155

   一、性行为和安全性行为  155

   二、艾滋病预防  156

第十章 病人心理158

 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  158

   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158

   二、病人的求医与遵医行为  160

   三、病人的心理需要  162

 第二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与基本干预方法  162

   一、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163

   二、病人心理问题的基本干预方法  164

 第三节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  164

   一、不同病期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165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166

   三、手术病人心理特征及干预  167

   四、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168

   五、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170

   六、医疗美容领域受术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170

   七、基因技术应用中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171

第十一章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173

 第一节 医患关系  173

   一、医患关系概述  173

   二、医患关系的类型  175

   三、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176

 第二节 医患沟通  178

   一、医患沟通概述  178

   二、医患沟通的功能  179

   三、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  180

   四、医患沟通的基本方法  181

 第三节 我国的医患关系  182

   一、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183

   二、我国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  183

   三、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分析  184

   四、不同理论背景下紧张医患关系分析  184

   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策略  185

第十二章 心理干预总论187

 第一节 心理干预  187

   一、概念  187

   二、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式  187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189

 第二节 心理治疗  190

   一、概述  190

   二、心理治疗的范围  192

   三、心理治疗基本过程和原则  193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195

第十三章 心理干预各论197

 第一节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  197

   一、经典精神分析治疗  197

   二、客体关系取向的心理治疗  199

 第二节 行为疗法  200

   一、概况  200

   二、方法  201

   三、适应证和评价  205

 第三节 认知疗法  206

   一、概况  206

   二、方法  209

   三、适应证和评价  213

 第四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  214

   一、概况  214

   二、方法  214

   三、适应证和评价  216

 第五节 森田疗法  216

   一、概况  216

   二、方法  217

   三、适应证和评价  218

 第六节 暗示和催眠疗法  218

   一、暗示疗法  218

   二、催眠疗法  219

 第七节 家庭治疗  220

   一、概况  220

   二、方法  222

   三、适应证和评价  224

 第八节 团体治疗  225

   一、概况  225

   二、方法  226

   三、适应证和评价  227

 第九节 正念疗法  227

   一、概况  227

   二、方法  229

   三、适应证和评价  231

 第十节 危机干预  232

   一、概况  232

   二、方法  232

   三、适应证和评价  234

 第十一节 其他疗法  234

   一、积极心理干预  234

   二、人际心理治疗  236

   三、艺术疗法  238

 第十二节 临床心理会诊服务  239

   一、概况  239

   二、方法  240

   三、适应证和评价  242

参考文献24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45

本书测试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是201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姚树桥。

得书感谢您对《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 电子书
作者为济南职业技术学院资深教师孟丛,孟老师从事电子商务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教授电子商务安全雨与支付、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编辑等课程。
电子商务文案:策划写作、视觉营销与平台推广 电子书
紧跟时代步伐,写出能够引领“潮流”的电商文案。
内容电商运营 电子书
1.整书的任务书式设计,让实操性更强 基于实操任务式设计,全书共分八大模块,X个任务书,任务书的设计来源于内容运营从业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任务背景、任务要求、任务考核标准、任务实施流程、任务结果、任务总结等。本书任务书式的设计,让学习者从被动变主动,学习效果更好。 2.系统、全面 本书的任务书设计和知识点梳理均是根据内容运营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涵盖了从内容定位、内容规划、内容创作、内容投放、内容管理、内容评价、内容优化的一系列流程;从内容形式到内容性质,包含图文、图集、视频、直播内容,涵盖了多种内容形式和不同维度的内容创作;从自有平台的内容创作到第三方平台的内容投放;系统、全面的涵盖了当今电商领域内容运营的知识点。
全能一本通 电子书
1.内容实用。本书讲述了一些开店技巧与疑难问题解答。这些技巧与解答是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结晶,是实践中的一些宝贵技巧和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对重点内容进行理解和把握,还可以帮助读者利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感悟网店的经营与管理。 2.具有权威性。本书结合淘宝网上多位钻石卖家和皇冠卖家的实际经验,可以使读者轻松地进入淘宝开店,做成第一笔交易。 3.功能新。本书按照2019年新改版的淘宝界面进行教学。所有技术的效果都在淘宝店铺中得到过实际验证,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目前还在持续地创造着惊人的效益。
税务会计实务 电子书
  税务会计是会计的三大分支之一,也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集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一门特种专业会计。《税务会计实务》根据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结合中小企业实际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力求遵循税务会计核算内在的逻辑,体现税务会计的新变化和成果,做到清晰明了、循序渐进、条理性强。  《税务会计实务》主要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