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怪大辞典(修订本)

中国神怪大辞典(修订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一、是编所收并非狭义之“神”,举凡神、仙、鬼、怪、巫、幻之类带有“神性”者,一概归人所收范围。所谓“神性”,即人物现象之超自然性质。“鬼”之与“神”,本为一物,殷周以来,不仅连称,且为互名。大抵人死为鬼,其中所谓“聪明正直”者则为神,则神本为鬼中之“大人物”耳。乃如强魂恶鬼,为人所畏惧而谀之为“神”者,亦犹强盗可称大王,兵痞而称老总,更不在少。至于“仙”者,则或以肉身或以尸解成神者,故古人“神”“仙”二字或亦通用。《淮南鸿烈》多方士之言,数十万言竟无一“仙”字,“昆仑之丘,登之乃神”,“不食者不死而神”,其“神”正为“仙”也。人不死为仙,物不死则为精为怪,是仙与精怪本无区别,故狐精可称狐仙,花神本为花妖。巫医星相,术能通神,在上古即为人神媒介;后世或称巫觋为“半仙”,虽为乡谈,实中本质。西方诸圣,本有“金仙”“胡神”之称,传人既久,又多汉化,不唯名臣显宦身后之鬼可为阎摩,即逸人牧竖前生之灵或是佛陀。古之剑侠,肇自越女,至唐大盛。囊利器于脑内,取人头于千里,如云其击技而入圣,无宁为神仙之别才。它如妖人幻术,迹近于逸仙,甄别惟在正邪;异域灵怪,本源于《山海》,去取何分今古?凡此种种,概以“神”名,况干宝在前,例非自我也。

  二、范围既大,搜取忌滥。我国民众思想向主泛神论,山川池沼、殿宇屋舍,乃至豕圈鸡埘、片石孤木,无不有神灵主其间。而人死为鬼,祠之即神,穷乡僻野,所在多有,即载于卷册略具名目者,其数即以万计。又道释二典,竞尚夸诞:仙真鬼王,随口即出,菩萨诸天,动辄累牍,而究其行迹,多空无一辞。是编于此种仅具名目者,例皆不取。

  三、乡贤名宦,为方志一大节目,所谓盛德不泯,义存祀典者,修其祠墓,续其香火,不惟使后人有伫想夷门之思,亦为光耀桑梓、团结宗族计;又有捍土死事者,亦往往神之以显功昭节。其间或有虚称灵迹,拟号请封者,如为民众认可,即不妨酌入本编,其余一概略而不取。

  四、行业祖师,有称为“行业神”者。尊崇祭享,不唯于宗教情绪上为一行业之佑护,亦对业内人士之凝聚、技艺之传承有相当实际作用,不宜与妖人巫觋之迷信造神等而视之。究其实质,颇类于方志之乡贤名宦:其本行业之能工巧匠即“祖师神”者,类于“乡贤”;偶与本行业相涉之帝王名臣或称“保护神”者,则类于“名宦”。诸“行业神”名目虽多,而究其“神迹”,往往阙如,或虽有神迹,率多雷同,或空挂名衔,两不相干。故兹编仅择其“神性”较著者立条,其余则附见于有关条目。间有例外,如“蔡伯喈”之类,其原因阅时自明。

  五、话本小说中有神魔一门,其中角色俱为神仙鬼怪,如猪八戒、黄风怪、鹿角大仙、铁扇公主之类,如一概编人,颇为不伦。故凡与典籍及民间信仰无涉者,例不录入。即文言小说中,文人缘兴自造之神亦不少,自唐人传奇以至清季说部,此风始终不歇。文人弄笔,故为狡狯:毛颖、管城,消块垒于咏物;游仙、会真,假神女以娱情。本编亦缘神魔小说之例待之。

  六、民间传说向为民俗研究之渊薮,其中颇涉鬼神。然其枝叶繁茂,发于柯干,综其条理,多成类型。如一概编人,颇嫌重复芜杂,故仅取见于典籍而较有影响者如白水素女、陷湖龙母者收入,其余拟出别一方式整理,俟以将来。

  七、民间秘密宗教及诸种会、道、门中,神名甚多,或信口无稽,有名无实,或取自唱本,鄙俚可笑;亦缘宝卷善书,觌面无缘,间得数种,录之适以贻笑大方,略而不取,亦有藏拙之意焉。

  八、高道高僧,虽于宗教史地位重要,但无神迹可言者,不录。又此种人物已有专书,读者自可检阅,编者不妨偷懒。

章节目录

弁言

凡例

修订说明

笔划索引

音序目录

正文

附录一:真灵位业图

附录二:《封神演义》中的神谱

附录三:诸神祭诞日表

附录四:征引书目

中国神怪大辞典(修订本)是201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栾保群。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神怪大辞典(修订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上古神话(全四册)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中国神话!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古代希腊文明 电子书
  《古代希腊文明》一书,概述了古代希腊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到托勒密王国灭亡止的历史,内容包括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文化等,展现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电子书
全面介绍古代埃及文明,记录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厦门饮食文化 电子书
厦门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的重要代表,以闽南风味为主,台湾、东南亚风味为辅,以清鲜、淡爽、鲜嫩和善用甜辣为主要特色。厦门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菜肴见长,又兼具了传统小吃名点、素菜、药膳等特色“招牌”,饮誉海内外。《厦门饮食文化》内容包括厦门传统菜谱和美味佳肴、风味小吃和特色茶配、名厨名店与市井美食、加工食品与茶酒饮料、家常食粮和节庆食俗等部分,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厦门饮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