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儒医的守正与通变(江南文化研究)

明清江南儒医的守正与通变(江南文化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勾勒江南中医名家六百年的历史,描绘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宏伟图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江南文化研究”系列课题“江南医药文化研究:明清海上医学的承启”的结项成果。

作者在全面搜集、整理明清两代上海医家的相关资料后,遴选其中有代表的18位医家进行个案研究,从江南地域、医儒交游、医德病患、中西汇通等四个方面,就师徒相授、家族内传、私淑自学等角度梳理他们的学术源流、交往互动,分析并呈现江南文化对于上海医药传承的影响;进而探索明清时期上海医药文化在江南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全国医药文化的学术辐射及引领作用。

本书不仅是表现江南文化的部分,也是总结和反映我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特别是上海地区中医药临床实践历史的重要成果。

作者简介

作者杨奕望,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医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参与《中国医学史》《中外医学史》等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总序

前言

一、医学交流的重镇

二、海上医学的拓展

三、海派医学的催生

江南地域篇

第一节 江南文化视域下明清上海何氏世医的承启

一、江南文化的主要内涵

二、江南文化孕育下的上海何氏世医发展历程

三、江南文化对上海何氏世医的影响

四、结语

第二节 海上名医李用粹与明清江南地域医学

一、《证治汇补》所引江南医家的著述

二、《证治汇补》诊治疾患的地域特色

三、删繁存要、补缺正奇的学术特色

四、结语

第三节 清初“苏州派”作家过孟起的医药编辑

一、过氏的生平考略

二、过氏的戏曲成就

三、过氏的医药学贡献

第四节 清初江南名医马元仪的学术承启

一、入室朗仲,士材亲炙

二、私淑西昌,石顽益彰

三、慧识在泾,后学津梁

第五节 “申江第一名医”:费绳甫的近代媒体形象

一、孟河费氏,申江翘楚

二、中西论争,风口浪尖

三、传道继业,历久弥新

儒医修养篇

第一节 以医起家 以儒经世:海上名人顾定芳的御医生涯

一、乡绅生活及其交游

二、京师御医及其行止

三、辞归田园及其绪余

第二节 医风与文采:晚明文学家冯时可的医著与医论

一、涉医稗谈、诗作及其江南记忆

二、《众妙仙方》及其经世济民之方

三、修齐治平的医学譬喻

四、人如其文,医如其人

第三节 明清之际江南医家的学术交往:以松江名医李中梓为中心

一、上溯轩岐

二、亦师亦友

三、磨砻淬砺

四、余音缭绕

第四节 世医、儒医、御医:清末江南名家陈莲舫的医事与医道

一、从名医到御医

二、从经方到时病

三、从承启到薪传

四、结语

医德病患篇

第一节 从《医彻》考察清代医家的道德追求

一、怀远生卒小考

二、清代医家的道德追求

三、结语

第二节 晚清江南儒医陆以湉《冷庐医话》及其传统医德文化

一、《冷庐医话》的成书背景

二、《冷庐医话》的医德文化

三、结语

第三节 惠眼人情识 灵心物理通: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的医学历程

一、学以记之

二、学而思之

三、近人情之谓真学问

四、结语

第四节 清末江南名医张乃修的病家及医患交流:以《张聿青医案》为例

一、《张聿青医案》概览

二、张乃修的病家们

三、结语

中西汇通篇

第一节 清初医家王宏翰的生平著作和中西医汇通思想

一、融贯中西,早期汇通

二、元神元质,人道生机

三、土气水火,四元行说

四、致知格物,洞彻性理

第二节 科学与朴学:晚清江南通儒顾观光及其医药研究

一、顾观光著作述略

二、顾氏的科学研究

三、顾氏的医药考据

四、会通之学及思考

第三节 清末医家周雪樵医事活动及其中西医汇通探索

一、编著《西史纲目》,力主医学汇通

二、创办《医学报》,熔铸中外知识

三、发起医学团体,博采东西医理

第四节 从《医学报》“发刊辞”看清末中西医之汇通:以海上名医蔡小香的经历为例

第五节 “输入泰西医学之一大关键”:赵元益及其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书事业

一、家世生平

二、译述新知

三、良医明师

后记

明清江南儒医的守正与通变(江南文化研究)是2021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奕望。

得书感谢您对《明清江南儒医的守正与通变(江南文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躬行出真知:王守觉传 电子书
王守觉,他是我国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半导体人工神经网络和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的开拓者。他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我国首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并在我国研制的晶体管高速计算机中得到应用。他利用硅平面工艺制成硅平面晶体管,为我国研制应用于国防领域的微型计算机奠定了基础。他成功地用自制的图形发生器自动制版技术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膜版,解决了制约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他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集成
明清社会和礼仪 电子书
一部研究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和礼仪的专著。
德国文化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区位地理、认同与文化符号的角度对德国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颇有学术创见。
共工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水族文化为脉络,围绕“共工与三皇五帝”和“共工文化与中华古文明”两大历史主题,探索研究以共工其人其氏其职为代表的族团的龙族精神以及数千年前部落联盟时代激烈斗争而导致的分分合合,最后形成以炎、黄为主体的华夏族。
硅芯筑梦:王守武传 电子书
王守武先生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事业半个多世纪,我国半导体学的研究与开发的各个历程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半导体的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硕的成果,他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出了优秀的贡献。他是我国微电子和半导体光电子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亲手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个锗合金晶体管,第1个半导体激光器,全功能4K位和16K位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等。他在国内早期积极倡导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