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探讨塞尚风景画与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关系,重估其艺术和思想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为《山水》辑刊的第二辑,专题聚焦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探讨了塞尚风景画与中国古典山水画之间隐秘而幽微的关系,从“气韵生动”“以形媚道”等中国山水画的理论与技法出发,重估了塞尚作品的艺术和思想价值,呈现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写意”传统对西方绘画现代转型的潜在影响,同时也涉及梅洛-庞蒂和罗杰·弗莱等西方思想家对塞尚的经典性解读。
除专题外,本书其他部分均围绕“山水”展开论述,或涉及对古典绘画中的“山水”意象、“山水”人物以及山水画“平远”风格的分析,或探讨经典文本(《论语》、冯至和里尔克的诗歌)与山水画之间的互鉴关系,或另辟蹊径,在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下呈现“山水”意象在宗教信仰、城市建设和中世纪博物志中的运用。
作者简介
编者渠敬东,1970年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和哲学系,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性与教育》《组织变迁的社会过程》。主编《涂尔干文集》(共10卷)、《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并译有《社会分工论》《启蒙辩证法》《图腾制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者按
专题 塞尚的山水境域
境域之道
一、塞尚研究的形式论方向
二、塞尚研究的现象学方向
三、塞尚绘画的感觉
四、塞尚的“主题之发现”
五、塞尚成熟期的形式构成
六、塞尚绘画的山水媚道
七、塞尚的境域之道
八、唯余色彩
九、“存在的就是辉煌”
“说出第一句话的人”
一、塞尚:表达的范例
二、“感知的逻辑”:塞尚作为知觉的画家
三、色彩:视看之维
四、画出整全:色彩之维作为“存在的枝条”
五、结语:绝对的绘画
作为消解表象之原则的变形
一、梅洛-庞蒂
二、利奥塔
三、马蒂内与施特劳斯
四、德勒兹
行记
南法之旅
一、“回到事物本身”:艺术的本体
二、“图”与“像”:塞尚的发现
三、塞尚的原始性
四、塞尚的内视觉
五、重量与律动
六、塞尚的“反常”与中西绘画的交点
思源
想象洞天
小引:神仙与洞天
早期的十所洞天和茅山的核心性
洞穴与神仙——“圣性地形”的信仰重塑
茅山洞天——地方氛围与情感载体
结语
平远世界的绽开
一、独特的“平远”
二、几种解释
三、荒寒境界的创立
四、“潇湘”作为林泉
五、中唐之典刑
结语
借景
类型学、世界观和景观
汉长安:作为景观的城市
“景观”的诞生
洛阳:园林城市
结论
艺论
“绘事后素”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万象
画中《琵琶行》
一、人物
二、山水人物
造境与成景
附言
“世界山水化”
一、奇遇
二、“物诗”
三、大观
四、创作
五、天命
描述的艺术
一、描述制图:中世纪“世界之布”概述
二、珍禽异兽:《赫里福德地图》与动物寓言集传统
三、描摹他者:《赫里福德地图》上的奇异人种
塞尚的山水境域是2024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渠敬东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塞尚的山水境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