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手机使用与家庭代际传播研究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与家庭代际传播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手机改变家庭代际传播与亲子关系

内容简介

手机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代表,已经成为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深深嵌入当代家庭生活之中,促成家庭代际传播规则的改变,使亲子关系越来越媒介化。本研究以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为理论基础,依照拉斯韦尔的5W模式,通过对617名青少年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62位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深度访谈,剖析了在高度现代性的社会中,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对于家庭代际传播的主体、时空、渠道、内容、效果五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而归纳出代际传播演变的动因。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手机、青少年与家庭代际传播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理论与现实价值

第三节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第四节 青少年·手机·家庭代际传播研究镜像

第五节 问题框架与方法论

第一章 权威消解:代际传播角色的重构

第一节 代际“数字鸿沟”:手机—新技术与代际差异

第二节 权威消解:手机—新技术与文化反哺

第三节 关系重构:手机—新技术与话语权力

第二章 时空分离:代际传播时空的重塑

第一节 “在场”与“缺场”:后现代社会的时空分化

第二节 “缺场的在场”与“在场的缺场”:代际传播中时空的分离

第三节 控制与反控制:青少年“私人空间”的入侵与协商

第三章 人机互动:代际传播渠道的变迁

第一节 身体·主体:代际传播中媒介技术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即时互动:手机在代际传播中的运用

第三节 人性化、技术化:代际传播中手机媒介的发展特性

第四章 微内容:代际传播内容的表征

第一节 手机微内容:碎片化的代际传播语境

第二节 协调、沟通:手机信息与亲子互动

第三节 媒介化、碎片化:代际传播的内容表征

第五章 开放融合:代际传播效果的趋向

第一节 亲子亲合:亲子关系的黏合剂

第二节 亲子冲突:亲子关系的不谐音

第三节 冲突调适:亲子关系的和谐构建

第六章 高度现代性:代际传播嬗变的新语境

第一节 技术:手机媒介的生产和消费

第二节 社会:风险社会的存在性焦虑

第三节 文化:文化传承的断裂与重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青少年的手机使用与家庭代际传播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秀凌。

得书感谢您对《青少年的手机使用与家庭代际传播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传统文化元素的品牌呈现方式与传播策略研究 电子书
本书运用案例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品牌中的呈现与传播方式,以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针对具体的品牌传统文化塑造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在案例研究部分,作者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方式对消费者品牌认知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该如何有效运用传播策略来构建品牌的文化意义,增强品牌的文化底蕴。
家庭财产影响因素研究 电子书
在有限的数据条件下,尽可能描绘家庭财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拓展了中国现有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领域的研究内容。
中国农村的媒介使用与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媒介技术对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作者和研究团队横跨十余省,访谈了200余名在农村生活的人,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80岁,包括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农村教师、农村大学生、农村干部等。本书通过三种媒介使用:信息传播媒介,交通媒介,广泛意义上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和事物,揭示了媒介技术对农村经济生产、社会交往、文化习俗、权利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重塑,记录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
家庭环境与健康 电子书
由卫生部、科技部、人卫社组织出版的32册中国农民卫生保健丛书,现已按原计划分三批出版了22册,其中多册多次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备选书目,并在多年科技列车三下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有的分册在出版2年左右重印近20次,单册累积印数近20万。根据近年医学科学发展,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常见疾病谱的变化,已出版的第3批10册书对原设定的书目进行了全面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6
《白氏文集》日本传播史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