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系统介绍跨文化视角下的20世纪中国民俗学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民俗学专家董晓萍教授撰写的民俗学理论著作,采用现代国际民俗学中经典民俗学的方法论框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20世纪中国民俗学走过的道路,肯定中国民俗学的成就。通过重读原典和田野作业笔记,揭示已被前人发现而后来被忽略的原创观点、研究方法与具体问题,讨论民俗学从本土民俗学研究转向多元民俗学的建设历程。
全书共12讲,重点选择水利、粮食、土地、城边村、传统工艺等专题开展细致的个案分析。本书既能为专业学者把握当代民俗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也可为跨学科读者和一般读者提供比较广泛的民俗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作者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8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自1994年起,先后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芬兰约恩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做博士后、高访和从事合作研究。国际民俗学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数字民俗学和跨文化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教育援青”国家战略与人文 学科基础建设
一、建立落实国家战略的“长效机制”
二、跨文化学在文化内部多民族相处与对外文化交流两端发挥作用
三、西部高校“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著作的特征
绪论: 经典民俗学
一、国际范围内经典民俗学的五个发现
二、国际民俗学的多元视野
第一讲 民、民俗与民众知识
一、“民”的定义
二、“民俗”的定义
三、民众知识
第二讲 粮食民俗
一、粮食民俗的概念与意义
二、粮食民俗与自养模式
三、工业化粮食模式的冲击
四、国家管理与粮食主权
第三讲 土地民俗
一、土地民俗的含义、构成与范围
二、土地民俗的变迁
三、土地民俗与土地利用的个案研究
第四讲 水利民俗
一、水概念与用水民俗
二、历史文献对水利民俗的记载
三、民间水治的一般特点
四、水利技术民俗的个案研究
第五讲 建筑民俗
一、民居古建
二、现代住房
三、民居遗产保护
第六讲 传统工艺民俗
一、传统工艺的国学价值
二、传统工艺的中西对话要点
三、传统工艺与高等教育
第七讲 民俗艺术
一、民俗艺术研究的理论构成
二、民俗艺术研究的任务
三、民俗艺术研究的理论收获
第八讲 手机民俗
一、手机理念与信息民俗
二、手机通信的民俗容量
三、手机短信的民俗内涵
四、手机民俗与民俗规则的联系
第九讲 民俗非遗
一、民俗非遗的概念
二、民俗非遗研究的知识系统
三、民俗非遗:文化空间保护与研究性保护
第十讲 社会民俗
一、民俗学视角的社会文化建设
二、民俗学视角的社会变迁
三、民俗学视角的社会民俗分类
第十一讲 中国民俗学史
一、古代关于民俗的记录与观点
二、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三、现代民俗学史
第十二讲 所谓印欧文化圈
一、芬兰学派的印度基地
二、印欧合作:建立青年民俗学者国际化培训制度
三、重读印欧民俗圈: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概念转型
后记
经典民俗学十二讲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董晓萍。
得书感谢您对《经典民俗学十二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