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了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下农民工婚姻模式的转变。
内容简介
本书从代际视角和城乡视角,以新生代农民工为核心研究对象,重点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模式和婚姻质量。
该书在对以往研究梳理的基础上,从择偶模式、婚姻模式、生育模式以及性生活模式四个方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的理论模型,并对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从传统到现代的婚育模式的变迁。
作者简介
作者陈莉,心理学博士,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儿童和高职业耗竭群体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等研究。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心理科学》等刊物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一)拓展了本土有关流动人口婚姻家庭领域的研究
(二)促进多学科的借鉴与融合
二 现实意义
(一)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模式,提高其婚姻质量
(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质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研究结论可以推广到城市居民和第一代农民工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与婚姻质量概念界定
一 农民工
(一)农民工的概念辨析
(二)农民工的代际分类
二 婚育模式
(一)择偶模式
(二)婚姻模式
(三)生育模式
(四)性生活模式
三 婚姻质量
(一)婚姻质量的概念辨析
(二)婚姻暴力
(三)婚姻满意度
(四)婚姻稳定性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和婚姻质量的理论研究
(一)社会交换理论
(二)社会(结构)同化理论
(三)资源理论
(四)同类匹配理论
(五)婚姻选择梯度理论
(六)分离理论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的实证研究述评
一 国外流动人口婚育模式的实证研究现状
二 国内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模式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质量的实证研究述评
一 国内外有关婚姻质量的实证研究
二 国内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质量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和婚姻质量关系的研究述评
一 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述评
二 对相关研究的述评
第六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
第三章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质量控制
一 数据来源
(一)调查对象界定
(二)调查方法
(三)施测程序
(四)其他数据资料
二 质量控制
(一)研究设计
(二)调查员培训
(三)现场调查
(四)问卷核对及复查回访
(五)资料整理和录入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样本基本情况
一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统计分析法
二 样本基本情况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模式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模式研究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变量界定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因变量
(三)自变量
(四)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择偶观
(二)新生代农民工择偶行为
(三)新生代农民工择偶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新生代农民工择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讨论
(一)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模式的特点的探讨
(二)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模式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模式研究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变量界定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因变量
(三)自变量
(四)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观
(二)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行为
(四)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角色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讨论
(一)新生代农民工婚姻模式的特点的探讨
(二)新生代农民工婚姻模式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育模式研究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变量界定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因变量
(三)自变量
(四)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生育观
(二)新生代农民工生育行为
(三)新生代农民工生育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新生代农民工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讨论
(一)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模式的特点的探讨
(二)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模式的影响因素探讨
第四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性生活模式研究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变量界定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因变量
(三)自变量
(四)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性观念
(二)新生代农民工性行为
(三)新生代农民工性观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新生代农民工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讨论
(一)新生代农民工性生活模式的特点的探讨
(二)新生代农民工性生活模式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质量的研究
第一节 新生代已婚农民工积极婚姻质量的特征研究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研究工具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处理
三 研究结果
(一)新生代已婚农民工的积极婚姻质量的现状
(二)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积极婚姻质量比较
(三)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积极婚姻质量比较
(四)人口学变量和流动经历对新生代已婚农民工积极婚姻质量的回归分析
四 讨论
第二节 新生代已婚农民工消极婚姻质量的特征研究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研究工具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处理
三 研究结果
(一)新生代已婚农民工的消极婚姻质量的现状
(二)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消极婚姻质量比较
(三)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消极婚姻质量比较
(四)人口学变量和流动经历对新生代已婚农民工消极婚姻质量的回归分析
四 讨论
第三节 新生代已婚农民工婚姻暴力的特征研究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研究工具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处理
三 研究结果
(一)新生代已婚农民工遭受婚姻暴力的发生率与模式
(二)新生代已婚农民工施暴的发生率与模式
(三)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遭受婚姻暴力发生率的比较
(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遭受婚姻暴力发生率的比较
(五)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实施婚姻暴力发生率的比较
(六)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实施婚姻暴力发生率的比较
(七)新生代农民工遭受家庭暴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八)新生代农民工实施家庭暴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九)新生代农民工遭受婚姻暴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十)新生代农民工实施家庭暴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四 讨论
第六章 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对积极婚姻质量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变量界定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因、变、量
(三)自变量
(四)控制变量
(五)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与婚姻幸福感的关系
(二)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与夫妻积极互动的关系
四 讨论
(一)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影响婚姻幸福感
(二)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影响夫妻积极互动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对消极婚姻质量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变量界定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因变量
(三)自变量
(四)控制变量
(五)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与婚姻冲突的关系
(二)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与婚姻问题的关系
(三)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与婚姻不稳定性的关系
四 讨论
(一)择偶模式对消极婚姻质量的影响
(二)婚姻模式对消极婚姻质量的影响
(三)生育模式对消极婚姻质量的影响
(四)性模式对消极婚姻质量的影响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对婚姻暴力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数据来源、变量界定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因变量
(三)自变量
(四)控制变量
(五)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与其遭受婚姻暴力的关系
(二)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与其实施婚姻暴力的关系
四 讨论
(一)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模式影响其婚姻暴力情况
(二)新生代农民工婚姻模式影响其婚姻暴力情况
(三)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模式影响其婚姻暴力情况
(四)新生代农民工性生活模式影响其婚姻暴力情况
第七章 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提升婚姻质量的途径研究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婚育模式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择偶模式的矛盾性和困难性
二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观念逐步走向开放,性道德观念淡化,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可度高
三 性的双重标准
四 生育偏好弱化,但希望生育男孩的比例还是远高于生育女孩的比例
五 新生代已婚农民工两地分居的比例仍较高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质量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幸福感总体水平不高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婚姻存在较高的婚姻冲突、婚姻问题和婚姻不稳定性
三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暴力较普遍,以心理暴力这种隐形暴力为主
第三节 主要对策建议
一 政府与社会层面
(一)加大宣传与舆论导向力度,助力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育观
(二)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与婚育政策,减小农民工的家庭压力与个人压力
(三)增加相关投入,鼓励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四)加强用人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问题的关注
二 个人层面
(一)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学习婚育知识
(二)提升工作技能,加强婚姻中的沟通技巧
(三)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相聚的机会
(四)提升自身素质,学会更好地尊重与包容对方
第八章 本项目专题研究
第一节 女性农民工家庭暴力与婚姻质量:婚姻态度和夫妻互动的多重中介作用
一 前言
二 方法
(一)被试
(二)工具
(三)施测程序和数据处理
三 结果
(一)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二)婚姻态度和夫妻互动对家庭暴力与婚姻质量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检验
四 讨论
第二节 有了孩子就能稳定婚姻?——子女数对女性农民工遭受婚姻暴力预测其婚姻不稳定性的调节效应
一 前言
二 方法
(一)被试
(二)工具
(三)施测程序和数据处理
三 结果
(一)女性农民工家庭暴力的发生率
(二)子女数量的调节作用
四 讨论
第三节 门当户对的婚姻会更满意吗?——基于农民工婚姻匹配程度与婚姻质量的实证研究
一 前言
二 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处理
三 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匹配的特点分析
(二)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婚姻匹配的比较分析
(三)新生代农民工婚姻匹配与婚姻质量的关系分析
(四)新生代农民工不同类型的匹配对婚姻质量的预测作用
四 讨论
第四节 农民工童年创伤和婚姻质量:述情障碍与夫妻互动的多重中介作用
一 前言
二 方法
(一)被试
(二)工具
(三)施测程序和数据处理
(四)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三 结果
(一)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二)述情障碍和夫妻互动对童年创伤与婚姻质量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检验
四 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模式与婚姻质量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莉。
得书感谢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模式与婚姻质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