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揭示了中国文明起源的早期性、多元性,分析了中国文明早期发展过程中有别于西方文明的独特路径。
内容简介
中国古文明无论在起源路径上还是在发展过程中,都充分显示了特色性。然而自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学术界在表述中国古代文明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方面,基本上是套用西方的相关理论、概念、术语。这既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也不利于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考古资料为依据,以传世文献资料为线索,以西方文明史理论为参照,具体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气候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等背景原因,总结中国文明成熟发展过程有别于西方文明的绵延性,从而构建中国古代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独特道路,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提供历史依据。
作者简介
作者江林昌,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20世纪80年代先后师从一代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90年代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师从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做博士后科研,参加国家九五重大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任专家组学术秘书,课题负责人。
江教授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文艺研究》等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中宣部优秀成果奖,省部级一等奖多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学术成果一览
绪论
书写中国文明史——构建中国特色文史学科理论体系浅议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论建构
考古发现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国学研究步入简帛时代
既要借鉴国外理论,更应构建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与中国“早期文明”
亚细亚所有制形式与夏商周社会若干问题——读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
论原始宗教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的影响——以“绝地天通”“铸鼎象物”为例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鸟瞰
中国文明的时间早期性与空间广阔性
中国文明的起源模式与演进轨迹
五帝时代中华文明的重心不全在中原——对传世先秦秦汉文献的再思考
论虞代文明——再论五帝时代中华文明的重心不全在中原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明的世系与年代
由世系探索炎、黄两族起源发展的时与地
新出公盨铭与夏禹问题
由甲骨文“周祭”“贡典祭”论上甲六示为商族信史时代的开始
由甲骨文资料试拟商族先公世系
试论商族首领继承制发展的三个阶段
眉县新出青铜器与西周王室世系、年代学及相关问题
由新出公盨、逨氏铜器论夏商周世系及虞代问题
古代文明的年代序列与“夏商周断代工程”
第四章 东西方古代文明的比较分析
汉字与巫术通神、宗教祭祀
汉字与民族融合、文明绵延
汉字与古埃及、苏美尔文字的比较
东西方“轴心文明”的比较
中国古文明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原生态古文明之一
中国文明的起源路径与西方文明不同
中国文明的发展历史与西方文明不同
从世界古代史看中国古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后记
书写中国文明史是20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江林昌。
得书感谢您对《书写中国文明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