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土地典当:理论与实践

民国时期的土地典当:理论与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还原出了中国近代,尤其是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纪30年代这段时间里,有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典当这一信贷方式的真实面貌。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的土地典当:理论与实践》是一本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交叉的学术著作。本书主要以二十世纪30年代比较大型的几次调查数据,如1933年陈翰生广东番禺调查数据、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1933年四省土地调查数据、1935年北满调查等数据、调查报告加以整合,结合地方史志材料,如方志、县志、族谱等,还原出中国近代,尤其是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纪30年代这段时间里,有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典当这一信贷方式的真实面貌,反驳了以往人们对于农村土地典当这一信贷方式的固有看法,对农村土地典当是一项高利贷、由大地主大族群或资本充裕者控制、以买卖土地为最终目的等等以往学界作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书的问题提出、文献回顾之后,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首先对四次民国时期调查的大型数据进行处理和排列,得出在民国时期的农村土地典当这一行为中,中农和贫农是较为活跃典进土地的社会阶层,而富农则成为了较为活跃的土地典出阶层。同时,城镇信贷主业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热衷于介入农村土地典当这一行列中。书中接下来几章主要以两个具体的地方(杨家沟、寺柴北村)土地典当个案,来对农村土地典当是否是高利贷、是否是由大家族控制、是否存在以蚕食贫农土地为最终目的等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展开。书最后一章为结论部分。

作者简介

方慧容,1969年生,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课程:经济社会学、中国转型经济、劳动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经济社会学,经济史,历史社会学。著有《无事件境和生活世界的真实》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致谢

第1章 导言

第2章 文献回顾

第3章 中国近代农村典地市场

3.1 数据

3.2 中国近代农村典地市场:讨论1

3.3 典地市场上的农户构成:讨论2

第4章 典地信贷的制度安排

4.1 典地信贷的各种制度安排

4.2 中国近代典地信贷的名义利息率

第5章 农家经济风险

5.1 产量风险

5.2 市场风险或说价格风险

5.3 生产投资性风险

5.4 意外消费性风险

5.5 信贷需求和信贷风险

第6章 典地信贷的利息率:对典地信贷功能考察1

6.1 典地信贷的制度安排

6.2 名义利息率

6.3 杨家沟地区典地信贷的实际利息率

6.4 寺北柴村典地信贷的实际利息率

第7章 典地赎回规律和典地转为卖地规律:对典地信贷功能考察2

7.1 杨家沟地区典地赎回和典地转为卖地的规律

7.2 寺北柴村的典地赎回和典地转为卖地规律

第8章 市场环境与信贷制度选择:对典地制度选择讨论1

8.1 市场环境与典地信贷制度选择

8.2 信贷整合方式与典地制度安排

8.3 农户贷主与“信贷—租佃”式的整合典地制度

第9章 市场竞争、交易成本和私人控制力的发展:对典地制度选择讨论2

9.1 典地市场

9.2 交易成本与欠租制度选择

9.3 私人控制力的发展与典地信贷的繁荣

第10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两种典地信贷市场

附录2 赎回权与找价

附录3 寺北柴卖地农户分析

民国时期的土地典当:理论与实践是2016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方慧容。

得书感谢您对《民国时期的土地典当:理论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华民国史研究(第2辑):民国时期的法律、社会与军事 电子书
从法律及军事的角度切入,探讨民国时期政治体制的内在运作、党国范式等方面。
东南民族的艺术实践:审美感知与文化情境 电子书
本书运用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和理论,对东南地区民族艺术的形态、技艺、审美及其社会文化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考察,深入探究了东南民族艺术的发展路径、历史情境和文化意义,以及当地人在具体场景下的艺术实践方式。书中围绕民族艺术如何浓缩感知体验,如何实现社会文化功能,如何在当代语境中寻求生存之道等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邮史钩沉寻初心——邮票发行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电子书
本书作者系近二十年邮票发行与变革的亲历者,该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初次披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进邮票发行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一些重大决策;重大题材邮票的策划、设计内幕;邮票设计家的传奇经历,以及我国知名大龙邮票、红印花加盖等邮票背后的精彩故事。文章语言轻松,故事性强,可读性强,适合广大集邮爱好者、邮政从业者阅读。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比较研究、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史学概论、古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理论的比较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历史发展的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断续的异同等内容。
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