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编辑推荐

针对 “公车上书”的质疑和辩难,作者明确提出:两个不同概念的“公车上书”。

内容简介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所收九篇专题考论均系作者根据档案材料,检视先前各说,作出新的认知、补证与修正,明晰了一些关键性的历史细节。

针对 “公车上书”的质疑和辩难,作者明确提出:两个不同概念的“公车上书”,叙史者有必要加以区别。

从观察甲午战后清朝整个保举活动,揭示出当时政情的诸多特点。

重新梳理京师大学堂的初建历史,见出戊戌变法之基本相:以康有为为首的激进派,与张之洞、孙家鼐领军的温和派,都在其所宗的“中学”指导下,自行其改革事业,尽管从形式上已尽力模仿泰西、日本。

司员士民为救时而提出外交与军事内容的建策,在今天看来,大多只是救时的偏方,与历史发展的方向并不吻合。

此外,“光绪帝召见张元济”、“康有为移民巴西计划”、“康有为及其党人所拟戊戌奏折”和“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阅读报告”诸篇都分别对补订史事缺环、匡正偏见有所推进。

作者简介

作者茅海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师从陈旭麓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1995)、《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章 “公车上书”考证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档案文献的再次检视

三 都察院的态度

四 “公车上书”的发动者

五 官员与公车上书的实际政治作用

六 孙毓汶的分量

七 《公车上书记》、《南海先生四上书记》的说法

八 结论

第二章 “公车上书”考证再补

一 总理衙门章京的上书

二 刘大鹏日记中的记录

三 “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中的记录

四 我未加解读的相关史料

五 关于史家的主观意志

六 个人的希望

第三章 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

一 甲午战后下诏求贤

二 胶州湾事件后三次下诏求贤

三 康有为及其党人的活动

四 王文韶、荣禄、张之洞、陈宝箴、刘坤一等封疆大吏的保举

五 京城中的较量

六 懋勤殿:康有为及其党人最后的保举攻势

七 简短的结语

第四章 京师大学堂的初建 ——康有为派与孙家鼐派之争

一 淡出的背景:强学会与官书局

二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与章程起草人的变更

三 李盛铎奏折及其用意

四 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联衔上奏及附呈《大学堂章程》

五 孙家鼐的政治理念与总教习位置之争

六 孙家鼐对《大学堂章程》的修改

七 孙家鼐的办学思想

八 简短的结语

第五章 救时的偏方 ——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中军事外交论

一 军事对抗的方案:民团

二 师法于西方与西法之不可据

三 书生议兵与武将论兵

四 因应的外交策略

五 师法日本而修律改约

六 消除教案诸策

七 简短的结语

第六章 记忆与记录 ——光绪帝召见张元济

一 张元济的回忆

二 张元济当时书信中的记录

第七章 巴西招募华工与康有为移民巴西计划

一 康有为的说法

二 巴西输入华工的设想与清朝的对策

三 光绪十九年巴西再派使节来华

四 光绪十九年澳门非法招募华工去巴西

五 康有为移民巴西计划的释读、相关史料与考证

六 推导出的结论

第八章 康有为及其党人所拟戊戌奏折之补篇

一 假奏稿与真奏章

二 王鹏运、宋伯鲁的四件折片

三 文悌、张仲炘、杨深秀、李盛铎的五件奏折

四 宋伯鲁和他的《焚余草》

五 《焚余草》所录康有为、梁启超代拟的五件折片

第九章 “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阅读报告

一 手稿本的基本情况

二 抄本的流传及刊行

三 书名、卷数与写作时间

四 手稿本的修改与增添

五 光绪十五年之误记

六 初步的结论与愿望

征引文献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是2018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茅海建。

得书感谢您对《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
城记·杭州:1793—1937,遗失在西方的杭州记忆 电子书

100多年间,众多西方人描述杭州的绘画、照片、地图、日记、回忆录,首次在中国出版面世。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电子书

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通过历史去体会、理解的场景,一个反思的机会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