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著名红学家吴宓先生红学著述结集。
内容简介
吴宓一生钟爱《红楼梦》,在《红楼梦》传播普及和红学研究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红学著述此前并未系统整理出版。为了便于当代读者了解他的红学观点,我们尽力将他的红学著述汇为一辑。
吴宓的红学观点,既见诸其所发表的论文、书评,也见诸其日记、书信,有些相近的观点在不同场合也会有不同的阐发。
本书主体收录了吴宓有关《红楼梦》的论文、书评、讲义等,附录则摘录了其日记、书信中与《红楼梦》有关的文字,可以与主体文字相互补充。
此外,吴宓曾想模仿《红楼梦》写一部理想小说《新旧姻缘》,但只发表了第一回。这是他受《红楼梦》影响进行的一种创作尝试,为便于读者从更宏观的层面了解他的红学观点,亦将其收入附录。
吴宓先生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曾经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红学讲座,是率先将《红楼梦》推介到国外的权威学者之一。
吴宓先生率先提出《红楼梦》有作者自写的成份,提出“自况说”,并以比较文学的视野评论《红楼梦》的艺术性。
他在红学界与胡适、蔡元培、俞平伯、周汝昌等红学专家齐名。其传世红学文章有《红楼梦新谈》《石头记评赞》《红楼梦之文学价值》《红楼梦与世界文学》《红楼梦之人物典型》《红楼梦之教训》《贾宝玉之性格》《王熙凤之性格》及《论紫鹃》等,至今并未结集出版,本书尽量搜集其红学著述,结集成书。
除了吴宓先生本人的著述,本书还选录吴宓的朋友、学生对他传播《红楼梦》文化的记叙、评论文字,以期为研究吴宓红学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料。
作者简介
作者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红学家、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曾任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插图
出版说明
吴宓与二十世纪红学
一
二
三
四
红楼梦新谈
壹、 宗旨正大
一
二
三
四
贰、 范围宽广
叁、 结构谨严
肆、 事实繁多
伍、 情景逼真
陆、 人物生动
石头记评赞
红楼梦之文学价值
石头记之教训
重“一”而轻“多”
红楼梦之人物典型
贾宝玉之性格
论紫鹃
王熙凤之性格
红楼梦本事辨证
红楼梦善本之新刊布
胡适君之《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
王际真英译节本红楼梦述评
红楼梦讲谈
个性虽殊 典型不异
《石头记》书中年岁考
附录一
存目文章
一、未刊稿:
二、手稿:
附录二
《吴宓日记》中的《红楼梦》记录
1915年
1919年
1936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7年
1948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附录三
吴宓教授谈文学与人生
吴宓致王恩洋书
吴宓致周汝昌书
吴宓题周汝昌锦册诗、曲
西南师范学院讨论《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问题座谈会发言
发言提纲
1967年对以往举办红楼梦演讲情况的说明
附录四
理想小说 新旧因缘
第一回 溯渊源明稗官要旨 寓理想撰新旧因缘
附录五
中国文学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吴宓对《红楼梦》故事的英译
红楼梦
波士顿星期日邮报
“丫鬟的最后的时日”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Boston Sunday Post
“The Days of the Chambermaid”
附录六 友生忆评
贺麟谈吴宓对《红楼梦》的研究
吴宓与《红楼梦》
泾阳吴宓
论吴宓对《石头记》研究的贡献
记吴宓与西南联大的石社活动
吴宓先生:行真守礼
回忆雨僧师片断
在遵义浙大听吴宓讲《红楼梦》
红楼梦新谈:吴宓红学论集是202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宓。
得书感谢您对《红楼梦新谈:吴宓红学论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