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

索尔·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归纳总结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小说的“肯定”伦理和“亲社会”伦理指向及其社会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和第一章。引言部分对贝娄的创作做出概述,并考察国内外贝娄研究状况。第一章界定索尔·贝娄小说所体现出的“肯定”和“亲社会”伦理指向。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七章。这六章通过对贝娄六部作品的个案研究,揭示“肯定”和“亲社会”伦理指向的不同表现。这种“肯定”和“亲社会”的伦理往往通过这些作品中所探讨的责任、义务、自由选择、价值观、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关系等伦理问题得以实现。第三部分为结语部分,对上述观点进行归纳与进一步提升。

作者简介

作者祝平,1967年生,安徽濉溪人。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第一节 贝娄创作概观

第二节 贝娄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意义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文化文学传统与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

第一节 贝娄的犹太伦理观

第二节 欧美文学传统中贝娄文学伦理观

第二章 从“挂起来的人”到“精神群体”

第一节 “挂起来”的生存状态

第二节 “精神群体”的召唤

第三章 知识分子的精神疏离与突围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第二节 精神救赎

第四章 从“我要!我要!我要!”到“她要,他要,他们要!”

第一节 “我要!我要!我要!”

第二节 “她要,他要,他们要!”

第五章 男人的责任:“最好莫如作一个士兵”

第一节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破产

第二节 走向“真灵魂”

第六章 物质主义社会中艺术家的生命抉择

第一节 艺术家的悲剧

第二节 走向再生

第七章 不可丢弃的行星:对人类世界的“肯定”

第一节 文明崩溃的可能

第二节 对人类不灭的希冀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悖论的迷宫——评索尔·贝娄的《拉维尔斯坦》

附录二: 索尔·贝娄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尔·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是2019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祝平。

得书感谢您对《索尔·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儒家视阈中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越南汉文小说置于政治伦理、家庭伦理及个体之间人际准则等方面进行考察,从中提取“忠”“孝”“节”“义”“信”等核心范畴,考察其在越南汉文小说文本中的反映,可以看到儒家主要思想观念在古代越南社会得到比较全面而深刻的流播与渗透。不仅如此,越南汉文小说中的作者、引文用典现象也是对越南汉文小说的具体补充,是理解作品主旨内涵、文化意蕴的重要途径。最后通过比较中越两国小说在接受儒家思想中体现的异同,表现出
明清小说伦理叙事研究(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将“文学伦理学批评”引入古典叙事学领域,评价中国古典叙事作者与批评者在“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方面的得与失。
莫言小说研究 电子书
全面研究了莫言小说世界、文学观念、叙述世界能方面。
时代小说坊·守望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王汉坤在大革命前夜秘密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又与组织失去联系50年中,他始终不忘自己是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矢志不渝地在湘北王家铺一带唤醒民众、组织民众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之后又参加抗日战争,支援解放战争,支持土改,为党和人民群众的事业奋斗不止。小说情节贴近生活,真实感人,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理想追求。
中国小说史略 电子书
《中国小说史略》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对中国小说考证源流,分辨真伪,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囊括汉人小说、六朝志怪、唐传奇、宋话本,迄于清末谴责小说,引据丰富,见解独到,分析鞭辟入里,评断允当,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