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旅行

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旅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天人断裂,六经不言,《人权宣言》来到晚清中国。这趟尚处于幽暗的旅行,可以本书为灯去照亮。

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萨义德“理论旅行”的基本观点,完整而清晰地呈现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际遇,从被译介到解读和接纳,以及引发异见,直到最后被应用。

本书的研究表明,对于晚清中国来说,《人权宣言》不仅仅是一个“舶来品”,也不仅仅是一种“非我族类”,而是事实上已经逐步融入晚清中国的话语、思想文化和法政结构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旅行”,其最根本的含义,就是它的“入中国”以及“中国化”。

作者简介

作者程梦婧,法学博士。以人权研究为主要方向。曾攻读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荷兰人权研究所所在地)。现任教于重庆大学法学院。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点亮一盏灯

导论

第一章 天人断裂:《人权宣言》来到晚清中国的场域

一、历史“大变局”及其思想文化的转型

二、晚清人权观念的觉醒

三、晚清对域外人权著述与人权文本的译介

四、晚清士人看法国

第二章 “人”的可能:晚清中国对《人权宣言》的初识

一、晚清翻译《人权宣言》的过程与方式

二、晚清《人权宣言》两个汉译本的比较

三、《人权宣言》汉译本中的“误译”

四、晚清士人对《人权宣言》的解读

五、“川”本对《人权宣言》的“误解”

第三章 在迎拒之间:晚清中国对《人权宣言》的态度

一、晚清士人对《人权宣言》的接纳

二、晚清士人对“民权”与“天赋人权”思想的疑惧

三、康有为、梁启超对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的反思

四、晚清官员对《人权宣言》法治原则的拒斥

第四章 他者的力量:晚清中国对《人权宣言》的应用

一、《人权宣言》:解剖与批判专制政治的利器

二、立宪还是革命:《人权宣言》提供的启示

三、《人权宣言》:晚清中国建构人权的借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旅行是2017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出版,作者程梦婧。

得书感谢您对《人权宣言在晚清中国的旅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土地法治与土地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辑选了《法学研究》期刊论文13篇,内容涵盖19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改革,2003年以来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改革以及2013年以来的农业用地“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蓝皮书(2016) 电子书
本蓝皮书共分为“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保障及存在的问题”以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研究”四个章节。其中对国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现状、犯罪特征、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实名制”背后的“记名制”现象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开户模式,发布了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十大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与对策,包括提出制定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九辑) 电子书
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收录海内外学界相关主题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十辑) 电子书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刊,1999年创刊,2011年改为年刊。主编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徐世虹教授。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十一辑) 电子书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刊,1999年创刊,2011年改为年刊。主编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徐世虹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