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

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作者从事史学研究三十余年的心得总结,谈治学、谈读书、谈论史学的功能和价值。

内容简介

作者三十多年前所受的学术训练,三十多年的历史研究,都体现在了这本演讲录中。从中我们既能发现他一些学术观点的萌芽,也会看到专业论文里无法容纳的思考成果。真正的历史学者“既要有学理的训练,又要有对人生万花筒的体验”。面对日趋专业化的学术研究、日趋浮躁的读书心态,再次谈论如何读书、治学为何、史学的价值,更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

作者瞿林东,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

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中国史学通论》、六卷本《中国史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中国历史文化散论》以及《史学导论》(合著)等书,主编《历史·现实·人生系列》(七种)《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系列》《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年刊)。撰有《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統和当前发展趋势》、《略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等论文、评论20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走进历史学

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的趋势

引言 中国史学的特点

一、中国史学的遗产

二、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优良传统

三、当前发展的趋势

历史学是什么

一、历史是什么

二、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学有什么用处

三、历史学距离我们有多远,怎样提高史学修养

中国史学上的五次反思

一、为什么要提出“反思”的问题

二、中国史学上五次反思的背景和特点

三、中国史学上五次反思的理论意义

四、简短的小结

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者:司马迁

关于影响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百年总结与21世纪中国史学

二、史学批评与21世纪中国史学

三、学风建设与21世纪中国史学

史学与审美及其他

引言 从史学与艺术谈起

一、史学要求真实之美

二、史书要求结构之美

三、史文要求表述之美

四、史学的审美要求与史学的学术规范

五、关于历史题材艺术作品的几点思考

尾声 提问和回答

从司马迁到章学诚——说说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成就

引言 从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说起

一、司马迁和章学诚的理论贡献

二、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几个特点

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

史学与社会

与青年朋友谈治学

一、治学与立志

二、要有明确的研究领域

三、确定研究领域的几条原则

四、如何确定研究领域

五、如何着手进行研究

六、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与撰述计划

七、要重视理论和方法

八、撰写文章、专著要讲究体例

九、要锤炼语言

十、要积极主动同外界交流

中国史学传统中的人文精神

一、史学与人文有什么关系

二、史学中的人本思想传统——重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三、史学中的惩恶扬善思想传统——重视人的自我修养

四、史学中的忧患意识传统——重视人的社会责任

五、从史学传统与人文精神说到史学永远在我们身边

史学:我们的一个精神家园

一、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二、如何看待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和社会价值

三、怎样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谈谈中国史学的时代特点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

三、中国近代史学的特点

四、中国现代史学的特点

史学名著与人生修养

在北京师范大学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关于《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几点认识

读书与治史

治史与做人

一、从江泽民同志的一封信谈起

二、史学有什么用:一个西方历史学家的回答

三、史学有什么用:中国史家的理论

治学方法与文章之道

一、树立正确的史学观

二、关于治史方法

三、文章之道

读书与写作

问题意识与学术创新

专精与通识——在治学境界上的追求

一、世风、学风和文风

二、“专”与“专精”的路径

三、向“通识”的境界攀登

关于历史学的几个问题

一、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不是可以被认识

二、历史学的社会功用

三、怎样学习历史学

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遗产

一、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二、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大势

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大势

四、深入研究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

附瞿林东教授访谈录

探索史学的历史、理论及其社会意义——瞿林东教授访谈录

把中国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访瞿林东教授

一、师从白寿彝先生,走上研究中国史学史之路

二、从断代史学入手,着意于“通”的追求

三、把史学史研究同史学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四、关于学术机构的工作和学术前景的看法

理性地对待过去 坚定地面向未来——瞿林东先生谈20世纪中国史学

一、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总相的认识

二、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三、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批评

四、关于建设21世纪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历史学

从“断”到“通”:勾勒理论发展脉络——访历史学家瞿林东

一、中国古代史学是有理论的

二、走出“碎片化”关注整体

三、关注研究外国史学的中国历史学家

四、“未尝离事而言理”

五、以现代理解梳理古代文献

六、中国化不应回避社会形态研究

我所认识的中国史学史——瞿林东教授访谈录

一、治学经历与学术传承

二、从历史学的历史到历史学的理论

三、研究史学遗产与建构话语体系

四、社会应当重视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

在断代和会通之间——瞿林东先生谈中国史学史研究

一、从《唐代史学论稿》谈起

二、追求史学史的“通”

三、全面看待20世纪中国史学

四、从研究史学走向关注历史和现实

五、关于“家学”传承的思考

出版说明

后记

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是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瞿林东。

得书感谢您对《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北京史学(2019年春季刊) 电子书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册是2019年春季刊。
北京史学(2019年秋季刊) 电子书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册是2019年秋季刊。
规训革命.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将历史个案并置比较,以阐明和提炼关于宏观社会变化的理论观点。
近代史学刊(第23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第23辑。
日常生活的历史学 电子书
本书旨在探讨如何从生活的视野认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