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中的消费实践:符号化及其根源

中国都市中的消费实践:符号化及其根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来收集经验资料,尝试建构一种综合使用两种方法的方法论框架,并以此来明确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属性。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当代中国城市大众消费行为的符号化状况为研究对象,揭示当代中国城市大众消费的符号化机制的基本特征、运转方式和因果机理,从而深入挖掘大众符号消费的社会意义,尤其是符号消费与大众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认同和自我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消费文化即消费的符号机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消费文化的全球化扩张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反思大众的符号化消费对当代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意义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郑震,1975年生,江苏南京人,祖籍四川江油。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身体问题、文化问题、日常生活问题、中国社会思想史和西方社会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作为存在的身体:一项社会本体论研究》《身体图景》《另类视野:论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空间: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社会学意义:迈向一种日常生活的社会学》《论日常生活》《时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作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符号消费

第二节 方法论问题

第二章 自我

第一节 自我的优先性

第二节 个性

第三节 实践的理性

第三章 我们

第一节 社交

第二节 承认的政治

第三节 存在的安全感

第四章 他者

第一节 分化

第二节 符号竞争

第三节 非符号消费

第五章 日常生活

第一节 平凡的奇迹

第二节 符号信仰

第三节 消费的基础性

第六章 存在的关系性

第一节 中国式的思维

第二节 真实的幻觉

第三节 关系、事件、过程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消费社会不是目标

第二节 庄子的寓言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问卷样本构成

附录四 访谈对象构成

后记

中国都市中的消费实践:符号化及其根源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郑震。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都市中的消费实践:符号化及其根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研究(总第23期)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总第23期。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2017年第1期:总第6期) 电子书
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六期。
从青年到成年:社会转型、阶层分化与城市成年轨迹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对50后、60后、70后和80后成年轨迹的比较,讨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成年轨迹的变化,关注成年轨迹的阶层分化特征。
家庭碳排放与减排政策研究 电子书
从低碳消费视角研究了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第九期) 电子书
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