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

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论著探讨中岛敦文学中怀疑主义思想,揭示现代日本精神史。

内容简介

本论著以原典实证和发生学为方法,旨在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探究蕴含在中岛敦文学中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怀疑主义思想的实质及其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生成过程,并藉此来提示现代日本精神史的一个侧面。本专著共分作导言、本论四章和结语共六个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揭示了主题思想。

作者简介

作者郭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总序

序言

导论

第一节 中岛敦文学概述

一、“艺术抵抗”的文学

二、“异乡”与“故乡”

三、“汉学”与“中国学”之间

四、中国古典的再阐释

第二节 日本的中岛敦文学研究

第三节 中国的中岛敦文学研究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作家的形成

第一节 “汉学世家”

一、中岛抚山

二、中岛家族的汉学家们

三、初试锋芒

第二节 “异乡人”的烦恼

一、日韩合并

二、《有巡查的风景》论

三、抗争“分裂”——中岛敦与汤浅克卫

四、《猎虎》的世界

第三节 大陆的风景

一、大正“中国情趣”

二、北国秋色

三、“最是江南好风景”

第四节 疾病与文学

第二章 中岛敦与帕斯卡尔

第一节 昭和十年前后的中岛敦

一、彷徨者的肖像

二、接近帕斯卡尔

第二节 中岛敦的怀疑主义思想

一、《北方行》

二、《北方行》之后

三、中岛敦的怀疑主义与帕斯卡尔哲学思想

第三节 拯救的败北

一、隐藏了的上帝

二、被上帝拒绝了的人

第三章 怀疑主义的文字观和历史观——以《古谭》为中心

第一节 《古谭》的世界

第二节 中岛敦的文字观与庄子哲学

第三节 中岛敦的历史观与庄子哲学

第四章 南洋时代的中岛敦

第一节 中岛敦的南洋情结

第二节 《光风梦》的世界

第三节 南洋时代的中岛敦

一、“南方征用”国策的实施

二、南洋的“桃花源”

三、中岛敦与土方久功

第四节 作为抵抗者的肖像

一、南洋来音

二、《幸福》论

三、《名人传》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日文引用附录

导论

第一章 作家的形成

第二章 中岛敦与帕斯卡尔

第三章 怀疑主义的文字观和历史观——以《古谭》为中心

第四章 南洋时代的中岛敦

附录二 中岛敦简略年谱

后记

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是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勇。

得书感谢您对《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美国亚裔文学的六个重要分支,即美国华裔文学、美国日裔文学、美国韩裔文学、美国印裔文学、美国菲裔文学和美国越裔文学,分别进行了阐述研究,详尽梳理了美国亚裔文学的研究现状以及新世纪以来美国亚裔文学的发展趋势。
寻找诗意的家园:贵州生态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第一部关于贵州生态文学研究的专著。本书分析和评价了贵州生态文学的发展渊源及其主要成就,对生态文学的特征进行了深入论述,对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系统研究。书中通过对贵州民间文学生态意识的解读,探讨了贵州民间文学中深厚的生态思想资源对贵州生态文学创作的启示作用;通过对贵州作家的生态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揭示了贵州生态文学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探讨了贵州生态文学创作对现实的关注
多维视野下的中日文学研究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日本佛教大学有合作交流协议,并于2017年确定了一个共同研讨主题,即“全球化时代的人文学科诸相研究——当代中日、东西交流的启发”,各自举办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就佛教与中日文化的关系、中日古代“日记”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礼乐制度、近现代中日文化交流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学者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本书即是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力图从转型期文学史研究、民间视角与经验研究、文学经验与价值研究、域外与本土深度互动四个层面,遵循社会史视野和思想史考察相结合的路径,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根本特征,从中淬炼出与20世纪革命大潮相伴而生的中国经验,以资当下中国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本书是上述议题协同研究的第一次结集。
明清以来文学中的广府风情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明清以来的各种体裁的文学文本为对象,旨在多方面地研究文学文本中描绘的广府图景包括广府地区的商业风情、饮食文化、礼仪习俗、岁时节庆、民间信仰、娱乐习尚、园林建筑等,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往研究广府风情的作品有很多,但缺乏从文学角度关照广府风情的视野,本书即是以此为切入点,全面介绍广府风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