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束的强度矩描述

激光束的强度矩描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丛书共计23分册,860余万字,以激光技术的进展为核心,围绕高功率、高亮度激光器,激光束的传输、控制以及在国防中的应用三个领域,系统且重点突出地介绍了现代激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丛书包含现代激光技术的进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所有编写人员都是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并获得重要成果的一流研究人员,因此,书中不仅理论系统,还含有大量作者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实用价值很高,引领性强。

  丛书可供从事激光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时对于物理学、光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来说,也是一套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冯国英,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激光技术和光通信、激光线性和非线性传输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研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入选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获首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章节目录

第1章线性光学系统

1.1光线向量

1.2光学系统的2×2矩阵描述

1.2.1ABCD定律

1.3光学系统的2×2矩阵的特性

1.3.1行列式的值

1.3.2逆矩阵和反向变换矩阵

1.3.3本征值

1.3.4本征向量

1.4像散光学系统的4×4矩阵描述

1.4.1ABCD定律

1.5光学系统4×4矩阵的特性

1.5.1对偶性

1.5.2空间对称性

1.5.3矩阵的旋转

1.5.4本征值

1.5.5本征向量

参考文献

第2章激光束的强度分布

2.1基模高斯光束的强度分布

2.1.1基模高斯光束的场分布

2.1.2基模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

2.1.3基模高斯光束的强度分布

2.1.4基模高斯光束的q-1参数

2.1.5q参数的abcd定律

2.1.6谐振腔中的自再现基模高斯光束

2.1.7基模高斯光束的复光线

2.1.8基模高斯光束在无源腔内的传输变换规律

2.2HGmn模式光束的强度分布

2.3LGpl模式光束的强度分布

2.4LPmn模式光束的强度分布

2.5嵌入高斯光束的强度分布

2.6像散光束的强度分布

2.6.1像散的产生

2.6.2像散基模高斯光束

2.6.3像散HGmn模式光束

2.6.4像散LGpl模式光束

2.6.5像散LPmn模式光束

2.7扭曲光束的强度分布

2.7.1扭曲光束的产生

2.7.2扭曲基模高斯光束

2.7.3扭曲HGmn模式光束

2.7.4扭曲LGpl模式光束

2.7.5扭曲LPmn模式光束

2.8光束强度分布的测量方法

2.8.1针孔扫描法

2.8.2狭缝扫描法

2.8.3二维阵列探测器法

2.8.4复振幅传输法

参考文献

第3章强度矩定义及传输

3.1零阶强度矩

3.2一阶强度矩

3.2.1基模高斯光束的一阶强度矩

3.2.2HGmn模式光束的一阶强度矩

3.2.3LGpl模式光束的一阶强度矩

3.2.4LPmn模式光束的一阶强度矩

3.3二阶强度矩

3.3.1二阶强度矩参量的定义

3.3.2HGmn模式光束

3.3.3LGpl模式光束

3.3.4LPmn模式光束

3.3.5束半宽平方矩阵的旋转变换

3.3.6V矩阵的定义

3.3.7V矩阵的ABCD定律

3.3.8V矩阵的旋转变换

3.3.9V矩阵的自由空间传输变换

3.3.10V矩阵的薄透镜变换

3.4任意阶强度矩

3.5强度矩传输的ABCD定理

3.6强度矩描述的光束特征参数

3.6.1束半宽平方矩阵

3.6.2远场发散半角平方矩阵

3.6.3束宽和远场发散半角的主方位角

3.6.4束腰位置和束腰半径

3.6.5瑞利长度

3.6.6等效曲率半径

3.6.7平整度参数

参考文献

第4章光束的像散和扭曲

4.1光束的像散

4.1.1像散基模高斯光束的像散系数aZF

4.1.2像散HGmn模式光束的像散系数aZF

4.1.3像散LGpl模式光束的像散系数aZF

4.1.4像散LPmn模式光束的像散系数aZF

4.1.5像散光束的像散系数aZF

4.2光束的扭曲

4.2.1扭曲度tnear、tfar和扭曲系数tZF

4.2.2扭曲基模高斯光束的扭曲系数tZF

4.2.3扭曲HGmn模式光束的扭曲系数tZF

4.2.4扭曲LGpl模式光束的扭曲系数tZF

4.2.5扭曲LPmn模式光束的扭曲系数tZF

参考文献

第5章光束质量M曲线和M矩阵

5.1M参数的定义

5.1.1由二阶强度矩束宽二次曲线确定M参数

5.1.2由V矩阵元确定M参数

5.1.3由二阶强度矩束宽三点法确定M参数

5.2M参数的传输不变性

5.2.1自由空间传输的不变性

5.2.2旋转对称线性光学系统变换的不变性

5.2.3光场旋转变换的不变量

5.3M曲线

5.3.1HGmn模式光束的极坐标M曲线

5.3.2LGpl模式光束的极坐标M曲线

5.3.3LPmn模式光束的极坐标M曲线

5.3.4像散HGmn模式光束的极坐标M曲线

5.3.5普通像散光束的极坐标M曲线

5.3.6扭曲HGmn模式光束的极坐标M曲线

5.4束质量QZF

5.4.1HGmn模式光束的束质量QZF

5.4.2LGpl模式光束的束质量QZF

5.4.3LPmn模式光束的束质量QZF

5.5M2矩阵

5.5.1HGmn模式光束的M2矩阵

5.5.2HGmn模式光束旋转后的M2矩阵

5.5.3LGpl模式光束的M2矩阵

5.5.4LGpl模式光束旋转后的M2矩阵

5.5.5多模式光束的M2矩阵

5.5.6像散光束的M2矩阵

5.6M4矩阵

5.6.1像散基模高斯光束的M4矩阵

5.6.2像散HGmn模式光束的M4矩阵

5.6.3一般像散光束的M4矩阵

5.7光束特征

5.7.1理想基模高斯光束

5.7.2HGmn模式光束

5.7.3无像散无扭曲光束

5.7.4像散光束

5.7.5扭曲光束

5.8光束的传输旋转不变量

5.8.1旋转对称光束

5.8.2像散光束

5.8.3扭曲光束

参考文献

激光束的强度矩描述是2016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冯国英。

得书感谢您对《激光束的强度矩描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5G NR物理层规划与设计 电子书
权 威推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专家 邬贺铨院士倾情作序。 特色亮点:本书特点是7个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 NR物理层的规划和设计一目了然,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方法:本书提供了一种对3GPP协议的学习方法,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方法,不断更新知识。 工具:本书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是一本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 本书知识点全面 系统:读者可以全面掌握5G NR的物理层信道、物理层过程、物理层参数等。 专业:与5G部署相结合,对5G NR的峰值速率、控制信道容量、频率配置方法、适用场景等分析到位,实操性强。 作者实力:本书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 实践指导:本书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 知识强化:无论读者是否参与过5G试验网,从事5G技术工作或者学习人员都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会使你收获颇丰。
激光切割与LaserMaker建模 电子书
阅读本书可以快速入门并从零开始制作第 一件激光切割作品,掌握利用激光制图软件进行结构和外观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体验激光造物在创客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本书主要作者龙丽嫦是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电化教育馆教研部负责人,是红棉创客空间负责人,组织3D打印、激光切割创客活动多年,拥有丰富的激光切割教学经验及粉丝基础。
深入浅出4G网络 LTE/EPC 电子书
  大话通信系列后续图书,续写畅销书神话,华为公司专家热帖"纵横4海:深入浅出EPC原理",网贴点击量达数十万次,数千铁杆粉丝踊跃订购,《大话无线通信》《大话移动通信》作者丁奇盛赞推荐本书在讲解流程知识的过程中,尝试探究技术方案产生的背后原因,使读者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作者相信“一图胜千言”,因此本书采用大量图表来说明复杂的技术原理。   另外,本书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图中采用大量消息讲解流程原理,为读者呈现关键信元如何在消息中封装,具有很强的实际网络运维工作指导意义。
智慧城市实践总论 电子书
1.本书是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宏观的视角,使读者了解城市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2.本书结合具体的城市案例,从规划、技术、资本、集成、运营5个方面介绍智慧城市如何有效落地。 3.本书紧密国家指导思想方针,让读者了解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如何通过PPP模式解决智慧城市资金难题,进而指导PPP模式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融合。 4.本书结合各级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需求,从职能政府向流程性政府转型出发,启发政府打造特色的“智慧城市”。
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1. 5G属前沿技术,本书内容领先业界,全面介绍5G相关技术。 2. 本书集合业界领先通信企业在5G方面的全新研究成果,内容深入、丰富。 3.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3本移动通信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