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元代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助文化传承
内容简介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人数众多,主要涉及到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回回族、畏兀儿等少数民族,其汉文诗歌数量非常多,但到目前为止,其中许多的作家及其作品尚未得到进一步地考证和整理,这些诗歌的资料有待系统化和完善化。本书对元代少数民族的汉文诗歌用韵进行研究,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所有相关诗人以及诗歌资料。因此对元代少数民族诗文的珍善本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这将有助于对元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学和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以元代少数民族诗人汉文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诗歌这一元代文学体裁的研究,并与元代韵书对比,以此讨论元代少数民族使用汉语时的音系问题,同时研究元代语音系统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一 研究内容——元代诗歌
二 创作主体——元代少数民族诗人
三 文学体裁——汉文诗歌
四 研究角度——用韵
第二节 前人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一 数理统计法的优点
二 数理统计法的局限
三 数理统计法的操作步骤
四 统计法小结
五 划分韵部的其他方法
第二章 各民族作家汇总
第一节 蒙古族诗人
一 皇帝
二 贵族
第二节 回回族诗人
第三节 畏兀儿族诗人
第四节 契丹族诗人
第五节 白族诗人
第六节 党项族诗人
第七节 女真族诗人
第三章 利用数理统计法划分的韵部
第一节 统计表格的说明
第二节 韵部的统计总表
一 蒙古族
二 回回族
三 畏兀儿族
四 契丹族
五 党项族
第四章 近体诗音系特点
第一节 蒙古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
小结
第二节 回回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
小结
第三节 畏兀儿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
小结
第四节 契丹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
小结
第五节 白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第六节 党项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无)
小结
第七节 女真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无)
小结
第八节 比较表格
第九节 各民族近体诗特点总结
一 阴声韵的特点
二 阳声韵的特点
三 入声韵的特点
四 同摄内部韵字的转移现象
第五章 古体诗音系特点
第一节 蒙古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
第二节 回回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
第三节 畏兀儿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
第四节 契丹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
第五节 白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第六节 党项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
第七节 女真族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第八节 比较表格
第九节 各民族古体诗特点总结
一 阴声韵的特点
二 阳声韵的特点
三 入声韵的特点
四 韵字转移现象
第十节 古体诗韵母系统的音值构拟
一 主要元音、介音以及韵尾说明
二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各韵部的分项说明
第六章 韵谱
第一节 韵谱说明
第二节 蒙古族诗文韵谱
一 近体诗
二 古体诗
第三节 回回族诗文韵谱
一 近体诗
二 古体诗
第四节 畏兀儿族诗文韵谱
一 近体诗
二 古体诗
第五节 契丹族诗文韵谱
一 近体诗
二 古体诗
第六节 白族诗文韵谱
一 近体诗
二 古体诗
第七节 党项族诗文韵谱
一 近体诗
二 古体诗
第八节 女真族诗文韵谱
一 近体诗
二 古体诗
参考文献
致谢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汉文诗歌的用韵特点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冲。
得书感谢您对《元代少数民族作家汉文诗歌的用韵特点》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