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第二版)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诠释与重建》研究船山《四书》哲学诠释与宋明道学传统。

内容简介

《诠释与重建》以“经典与诠释”为研究进路,致力研究船山对《四书》的哲学诠释及其对宋明道学《四书》解释传统的批判继承,突出其中的道德论、心性论、工夫论、解经学,试图呈现其中的儒学思想和理学思想作为船山哲学之部分的意义,阐明其思想与宋明道学运动的关联。

作者简介

作者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著作多种,除三联书店已出版的“陈来学术论著集”十二种外,还有《东亚儒学九论》《孔夫子与现代世界》《回向传统》《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言

一 心路

二 取向

三 渊源

四 定位

概说

读《大学》

第一章 船山的《大学》诠释及思想特色

一 道学判释

二 智为性体

三 明德之心

四 持志正心

五 以诚灌意

六 守理不动

七 格致相因

八 余论

读《中庸》

第二章 船山的《中庸》首章诠释及其思想

一 “中”之诸义

二 道心人心

三 中和皆体

四 未发为性

五 戒惧慎独

六 余论:《四书笺解》与《四书训义》

读《论语》

第三章 船山《论语》诠释中的理气观

一 理气无分体,德才有合用

二 以理治气,以理养气

三 天命之理与气数之命

第四章 船山气质论与气质人性论

一 质以函气,气以函理

二 形质之体与形后之气

三 “性善”说与“性近”说

第五章 船山思想的理欲观

一 情者己也

二 己者性也

三 存理遏欲

四 《孟子说》的天理人欲之辨

读《孟子》

第六章 船山哲学的气体论与气善论

一 气善论

二 气体论

三 气几论

四 气化论

五 气理论

第七章 船山《孟子》诠释中的心性情论

一 心含性而效动

二 性为体,心为用

三 心未即理

四 尊气以尽心

五 继之者善,善成之性

六 形色即天性

七 后天之性

八 四端非情,恶根于情

第八章 船山《孟子说》的工夫论

一 养气

二 知言

三 持志

四 集义

五 夜气

六 知性尽心

七 存心养性

八 求放心

九 总论为学之道

《思问录》

第九章 船山《思问录》内篇思想研究

一 论理气、动静、神化

二 论心、性、情

三 论善恶工夫

四 论有无、体用

五 批判虚论,回归张周

《正蒙注》

第十章 “存神尽性,全而归之”——船山《正蒙注》的思想宗旨

一 贞生死以尽人道

二 明人道以为实学

三 安身立命的基点

四 圣学正统的重建

五 小结

第十一章 船山《正蒙注》的善恶生死论

一 安生安死

二 全生全归

三 不留不挠

四 理学渊源

五 余论

第十二章 船山《正蒙注》的存神尽性论

一 性以健顺为体

二 性善人之独

三 心函氤氲

四 肖太和之本体

五 存神尽性

六 余论

第十三章 船山《正蒙注》的氤氲神化论

一 太和本体

二 阴阳气化

三 神、气、理、诚

四 小结

附录 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重回“哲学史”诠释的一个例子

一 吴澄的理“非别有一物”说

二 罗钦顺的“理气一物”说

三 王廷相的“性出乎气”说

四 刘宗周的“气质之性”说

五 王夫之的“气质中之性”说

基本文献和主要书目

主要名词索引

后记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第二版)是201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来。

得书感谢您对《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处世的哲学课:他人与社会的思考 电子书
十二道富含社会重要价值的哲学课题,重点探讨人际关系的问题,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议题。
匠心 追寻逝去的工匠精神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从坚持、专注、踏实、勤奋、严谨、精进、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工匠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为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绘制了人生蓝图,规划了人生目标,教给了人们奋斗的方法。同时劝诫人们,要像工匠那样,不慕虚荣,不求名利,耐得了寂寞,经得了诱惑,静下心来,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力求细节上的完美,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心扑在工作上。执着坚守,不断精进,用“笨功夫”练就“真本事”,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的发展 电子书
国内维特根斯坦研究的又一力作。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