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阐释与当代建构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阐释与当代建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马克思”和“当代中国”为立论基点,系统地阐释和建构起了既有历史感又有当代在场性、既可与西方规范性政治哲学相对话又根本不同于后者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和“当代中国”为立论基点,从理论、现实、文本以及思想史等多重视域出发,一方面,深入探讨和阐发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合法性、理论指向、理论内容、思想原则、价值旨趣、当代意义及其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另一方面,落脚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实践和历史进程,结合当代中国正经历和进行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创新,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理论定位、学术前提、思想资源以及实现路径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分析和阐发,由此为这一理论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的思路和方案。

作者简介

作者李佃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研究。已出版《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与现实》等著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10多项科研项目,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学术奖励20余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什么重要

一、马克思对近现代规范性政治哲学的推进

二、马克思建构新世界的主线

三、建构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之义

第一章马克思与政治哲学

第一节 政治哲学作为马克思的“第一哲学”

一、近现代政治哲学的“第一哲学”身份

二、法哲学批判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全面出场

三、经济批判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深化

第二节 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三种进路

一、“政治性”进路

二、“规范性”进路

三、“革命性”进路

第三节 通向规范性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一、“人的解放”概念与现代规范性政治哲学的价值要素

二、市民社会批判与现代规范性政治哲学的纵深推进

三、具有内在张力的现代规范性政治哲学理论模型

第二章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指向、立论原则及其传统

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指向

一、超越性的理论指向

二、现实性的理论指向

三、两个理论指向的可打通性

第二节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立论原则

一、历史性原则与马克思政治哲学规范论基础的证成

二、历史的“发现”与历史性原则的昭显

三、历史性原则与“新政治”的建构

第三节 如何认识马克思政治哲学代表的传统?

一、政治哲学立脚点的更移

二、政治哲学立论方式的改换

三、政治哲学思想界面的提升

第三章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国家与社会性问题

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国家问题

一、近代以来社会本位国家观的建立

二、黑格尔对国家问题的再阐发

三、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中的国家概念

第二节 马克思是如何看待“社会性”问题的?

一、自由主义视野中的“个人性”与“社会性”

二、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社会性”概念

三、马克思构建“社会性”价值维度的方案

第四章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正义与平等

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正义问题

一、《资本论》为何是一个有关正义的文本?

二、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交换在何种意义上是“正义”的?

三、《资本论》有没有推进现代西方正义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反对权利平等吗?

一、马克思为何反对“平等的权利”?

二、马克思对“平等的权利”的前提性批判

三、共产主义两个位阶的权利平等问题

第五章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生存权与人道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生存权问题

一、生存权问题在近现代政治哲学中的原初地位

二、近现代政治哲学的演进与生存权问题的衰萎

三、生存权问题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再度凸显

第二节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意蕴

一、人道主义在近现代自然主义政治哲学中的萌生与覆灭

二、马克思对近现代自然主义政治哲学的人道主义改造

三、“完整的人”与人道主义的最高规定

第六章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节 政治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源

一、何为市民社会?

二、市民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三、政治哲学何以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发源地?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维度

一、从历史到实践

二、异质性思维与实践哲学

三、理论哲学的维度

四、实践哲学维度与理论哲学维度的融贯性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排斥自由吗?

一、实践与自由

二、形而上学的解构与自由的奠基

三、科学认知与有条件的自由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为何不是实证主义理论?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非实证性

二、何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

三、何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

第七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理论定位

第一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类型

一、实践哲学还是理论哲学?

二、单一型理论还是复合型理论?

第二节 建构整全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一、避免规范性与事实性的分离和断裂

二、实现超越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的互补和打通

三、探索不同价值的创造性整合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真理”本位

一、古典政治哲学中的真理问题

二、真理问题在现代政治哲学中的流变

三、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需要把握的真理问题

第八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学术前提和理论导向

第一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学术前提

一、破解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之间的对立性或相互无涉性

二、准确把握政治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位置和地位

三、全面界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关系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现实导向、理论资源及思想原则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现实导向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理论资源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思想原则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的实现路径

一、从价值和事实来看

二、从抽象和具体来看

余论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价值理论

一、多维度的历史语境

二、现代价值

三、多传统的思想资源

附录一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误解

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存在无法弥合的逻辑和思想矛盾吗?

二、马克思对劳动的赞颂从根本上违背了自由原则吗?

三、马克思应当为20世纪的极权主义负责任吗?

四、马克思“实现哲学”的思想终结了政治哲学的传统吗?

附录二现代性问题域中的政治哲学

一、确证现代性的政治哲学

二、批判现代性的政治哲学

三、重建现代性的政治哲学

附录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政治哲学的发展

一、政治哲学荒芜与空白的30年(1949—1979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哲学的发展契机与初步探索(1980—2000年)

三、政治哲学在21世纪的深入推进和多样化开展(2001年至今)

四、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往何处去?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后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阐释与当代建构是202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佃来。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阐释与当代建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的发展 电子书
国内维特根斯坦研究的又一力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历史与现状(上下册) 电子书
本书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治理智慧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牟宗三的政治哲学及其后的超越根据和人性基础,及道德的形上学和立体的主体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牟宗三政治哲学思想在公共治理方面所提供的哲学智慧。
身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电子书
本书选取鲜活生动的案例,采用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和阅读习惯的形式,以马克思哲学原理解读身边的故事,诠释马克思哲学原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应用,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哲学经典·宗教哲学卷 电子书
主要研究宗教的本质和规范,宗教世界观与人生观和道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