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古代中国水文题刻研究:洪水、枯水记录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内容简介
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在水文记录、治水、用水等方面有着伟大的创造和光辉的成就,也留下了相关活动的痕迹,即水事题刻。长期以来,前贤对中国古代水事题刻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水利和水文两个方面,水利事务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水文题刻的研究较多倾向于水位、气候、灾害防治等自然科学领域。将水文题刻与中国古代历史演变、文化发展、社会变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认识的成果还比较少。至今留存题刻实物和保留在典籍中的洪水、枯水题刻,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唐宋以后,尤其以宋代、明代、清代较为集中,地域上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另外在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海河滦河流域等地也有零散分布。这些题刻,主要刻于江河岸边石壁上,洪水题刻记录了河流的洪水泛滥情况;枯水题刻记录了江河水位极低的情况,往往刻在江中石梁上,以川江流域七大枯水题刻为代表。题刻的内容不仅仅记录水位,还涉及到丰年祈望、官员郡望履历官称、诗文,还体现出不同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特点。因此,题刻在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洪水题刻
第一节 中国古代洪水题刻概述
第二节 长江流域洪水题刻整理分析
第三节 黄河流域洪水题刻整理
第四节 其他河流流域洪水题刻整理
小结
第二章 枯水题刻
第一节 江津莲花石
第二节 朝天门灵石
第三节 涪陵白鹤梁
第四节 云阳龙脊石
第五节 迎春石、耗儿石与龙床石
小结
第三章 洪枯水题刻与历史认识
第一节 洪枯水题刻与政治史研究
第二节 洪枯水题刻与经济史研究
第三节 洪枯水题刻与文化史研究
第四节 洪、枯水题刻与人物研究
小结
第四章 洪枯水题刻与社会意识
第一节 传统时代的民本意识
第二节 古代社会士人思想与民间意识的互动
第三节 自然与心态之间的游移
第四节 “人日”故事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水文记录与社会意识:中国古代洪水枯水题刻研究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晓晖。
得书感谢您对《水文记录与社会意识:中国古代洪水枯水题刻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