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关键:中国利率形成机制探讨
内容简介
利率是金融市场的价格,有多少种融资方式就有多少种市场利率。所以,有效的利率形成机制是金融市场得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金融市场是由计划经济转轨而来,如何在这样的初始条件下建立起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既有对一般性市场法则的理解,也要清楚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初始条件,并把两者融合起来,才能够找到一条适应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之路。本书以此为基点,对现代利率理论、中国金融市场的初始条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路径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理解和解释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形成机制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框架,并以这个理论框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准利率基础、利率形成机制、利率运行机制、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商业银行及资本市场的价格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讨论。这既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及具有较大创新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第一编 金融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1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困难及未来走势
1.1 导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及推力
1.2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1.3 金融产品定价法则与实质性商品定价的差异性
1.4 利率定价与基准利率体系转型
1.5 近期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与问题
1.6 重新厘定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2 中国利率调整之分析
2.1 前言
2.2 利率调整为什么会犹豫不决?
2.3 中国利率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
2.4 CPI与加息
2.5 中国“负利率”所面临的金融风险
2.6 民间信贷活跃与利率调整
2.7 利率市场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3 低利率政策是经济生活中最大的风险
3.1 国内银行利率处于极低的水平上
3.2 国内CPI编制是影响利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3.3 国内采用低利率政策导致利率改革滞后
3.4 低利率政策下的经济风险
4 央行加息对生活的影响
4.1 央行加息来得太迟但仍然必要
4.2 央行加息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4.3 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4.4 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公开透明化
5 低利率政策对我国经济成长的负效应分析
5.1 导言
5.2 利率管制下的低利率导致经济低效率状态
5.3 低利率政策导致了消费挤出效应
5.4 低利率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升
5.5 低利率政策影响了就业问题
5.6 低利率政策导致产业升级缓慢
5.7 低利率还产生财富转移效应
第二编 货币政策
6 “双支柱”宏观调控新框架的理论研究
6.1 前言
6.2 现代货币政策的实质及所面临的困境
6.3 宏观审慎政策的内生性及监管套利
6.4 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6.5 小结
7 紧缩货币政策对2008年中国经济影响
7.1 中国货币政策转向
7.2 中国金融市场资金泛滥
7.3 金融市场价格机制遭扭曲
7.4 宏观调控工具加强
7.5 紧缩货币政策对楼市的影响
7.6 2008年中国经济将受货币政策影响
8 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会收紧吗?
8.1 中国信贷高速增长面临风险
8.2 利率市场化的风险
8.3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调整
8.4 中国房地产价格全面上扬
8.5 资金流入和资产炒作
8.6 宜收紧个人按揭贷款政策
9 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走向
9.1 2013年货币政策的总基调
9.2 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后的货币政策
9.3 通过改革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9.4 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9.5 防范金融风险保证货币政策稳健
9.6 小结
10 “去杠杆化”是央行当前货币政策主基调
10.1 央行降息并不意味当前货币政策的加杠杆
10.2 央行突然降息的实质意义
10.3 去杠杆化是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10.4 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第三编 金融风险防范
11 关于金融风险防控的重大理论问题
11.1 防控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的重要性
11.2 金融市场风险的根源
11.3 现代社会对信用过度扩张具有强烈动机
11.4 中国金融市场信用过度扩张的本质
12 关于有效防控中国金融风险的理论反思
12.1 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是2017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12.2 金融危机爆发为何没有被预测到?
12.3 信用过度扩张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
12.4 有效地防控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
13 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及未来改革方向
13.1 前言:脆弱性是金融的内在本性
13.2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最大风险
13.3 国内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13.4 中国民间信贷风险正在增加
13.5 中国股市发展失衡
13.6 小结
第四编 银行改革及风险
14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政治经济分析
14.1 前言
14.2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14.3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困境
14.4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从范式入手
15 加入WTO和国有银行体制改革
15.1 目前国有银行体制所面临的困境
15.2 国有银行体系改革的严重滞后
15.3 国有银行贷款质量继续恶化
15.4 加入WTO对国有银行的冲击
16 银行加息对抑制投资过热的有效性分析
16.1 中国投资过热源头是房地产
16.2 房地产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
16.3 有效遏制投资快速增长要有新思维
16.4 加息是否能够解决投资过热问题?
17 国内银行业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17.1 国内银行业改革的新进展
17.2 如何评估国内银行业改革新进展?
17.3 建行在香港上市的机会与挑战
17.4 国内银行控制与管理风险的能力
17.5 从海南金融生态看国内银行的困境
18 2009年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与风险
18.1 前言
18.2 超常规的银行信贷进展
18.3 1月信贷增长的特征
18.4 国内银行信贷快速增长机理
18.5 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能否持续?
19 中国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可持续吗?
19.1 前言
19.2 上半年银行信贷市场基本形势
19.3 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面临的风险
19.4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
20 民间信贷泛滥将加剧金融体系风险
20.1 当前国内民间信贷泛滥的情况
20.2 当前国内民间信贷泛滥的根源
20.3 当前国内民间信贷泛滥
20.4 化解国内民间信贷风险的对策
21 消费信贷,信用约束与经济增长
21.1 消费信贷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1.2 消费与消费信贷的基础理论研究
21.3 消费与消费信贷的经验性研究
21.4 国内消费信贷未来研究方向
22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所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22.1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22.2 让金融回归到常识
22.3 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2.4 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特殊性
22.5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突破口
22.6 小结
23 目前国内金融改革的热点问题
23.1 国内金融体系的最大风险
23.2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的前提
23.3 国内利率市场化最优排序
23.4 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
24 金融市场制度改革与反思
24.1 中国金融改革面对的困境
24.2 美日韩金融制度改革之经验
24.3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之障碍
24.4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之对策
第五编 股市改革
25 当前A股暴涨暴跌的原因、政府救市及退出救市的路径
25.1 导言
25.2 中国A股暴涨暴跌的原因
25.3 中国政府全面救股市的影响及问题
25.4 中国政府退出救市的方式与路径
25.5 结语
26 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原因及未来发展对策
26.1 导言:2015年中国股市是如何异常波动的?
26.2 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直接原因
26.3 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制度根源
26.4 政府对信用的隐性担保造成了股市严重的内在缺陷
26.5 结论
27 市场化信用: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
27.1 导言:2015年中国股市为何会乱象丛生?
27.2 金融市场的实质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
27.3 中国为何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体系
27.4 当前中国缺乏现代股市发展所需要的信用基础
28 解读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九条意见
28.1 如何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28.2 如何理解资本市场发展之基石?
28.3 证券发行制度的改革如何完善?
28.4 如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28.5 资本市场的中介机制如何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理论研究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易宪容。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理论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