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研究:基础理论视角(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审计理论研究:基础理论视角(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审计基础理论九大问题,以委托代理为基础,全面揭示审计内涵。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章,定位于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审计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第一,为什么需要审计?第二,审计是什么?第三,审计谁?第四,谁来审计?这第五,审计什么?第六,期望审计干什么?第七,如何审计?第八,审计作为一个系统,与系统环境是什么关系?在回答上述八个基本审计问题时,本书以委托代理为基础,将人性假设和审计主题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目录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审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一、审计理论体系

二、审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审计理论框架

一、审计理论框架的主要观点评述

二、基于系统论的审计理论框架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审计本质理论

第一节 认识审计本质的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式逻辑的“概念”理论

二、审计本质认识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二节 审计本质的主要理论

一、查账论

二、系统过程论

三、控制论

四、经济监督论

五、国家治理免疫系统论

六、关于审计职能的主要观点

七、评述

第三节 审计本质体系

一、审计一般的本质

二、审计本质:不同审计主体视角

三、审计本质:不同审计内容视角

四、审计本质:不同审计主题视角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审计需求理论

第一节 审计需求的主要理论

一、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

二、审计需求的信息理论

三、审计需求的行为理论

四、审计需求的保险理论

五、评述

第二节 审计需求:基于人性假设的总体框架

一、审计需求源于人性缺陷

二、审计需求理论的总体框架

第三节 审计需求:自利、代理问题和审计

一、文献综述

二、机会主义、问责和审计的一般逻辑关系

三、审计多样化和差异化:基于问责的解释

第四节 审计需求:有限理性、次优问题和审计

一、文献综述

二、有限理性、次优问题和审计:理论框架

三、有限理性、次优问题和审计:管理审计产生动因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审计目标理论

第一节 审计目标的主要理论

一、审计目标的层级

二、不同审计主体的审计目标

三、评述

第二节 审计目标体系

一、审计目标及其体系

二、终极审计目标

三、审计总目标

四、审计具体目标:以财务审计为例

第三节 审计主题、权变因素和审计目标

一、文献综述

二、审计主题、权变因素和审计目标:总体框架

三、审计主题及权变因素的影响

四、不同审计主题的审计目标

五、权变因素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第四节 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法律责任

一、文献综述

二、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责任:理论框架

三、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责任:不同审计主体的审计法律责任分析

第五节 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期望差距

一、文献综述

二、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期望差距:理论框架

三、审计目标、审计意见和审计期望差距:不同审计主体期望差距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审计客体理论

第一节 审计客体的主要理论

一、自然人是否是审计客体

二、延伸单位能否作为审计客体

三、组织群体能否作为审计客体

四、审计客体有何应对审计的策略

五、评述

第二节 审计客体的界定及其审计需求

一、审计客体的界定

二、审计客体的审计需求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一、文献综述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三、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审计客体选择的多样化解释

第四节 审计客体选择的经济后果

一、文献综述

二、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及其效果的理论分析

三、研究设计

四、统计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审计内容理论

第一节 审计内容的主要理论

一、会计论

二、财政财务收支论

三、经济活动论

四、经济管理活动论

五、经济活动及相关信息论

六、评述

第二节 审计内容体系

一、审计内容体系结构

二、审计对象

三、审计主题

四、审计业务类型

五、审计标的

第三节 经管责任:概念和内容

一、经管责任的概念

二、经管责任的内容

第四节 审计主题比较:行为审计与信息审计比较

一、文献综述

二、行为审计与信息审计之比较

三、关于审计学之发展

第五节 审计主题差异化原因:组织治理模式、机会

一、文献综述

二、组织治理模式、机会主义类型和审计主题:理论框架

三、组织治理模式、机会主义类型和审计主题:中美两国政府审计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审计主体理论

第一节 审计主体的主要理论

一、审计关系论

二、审计主体认识论

三、审计主体多样化理论

四、审计主体选择论

第二节 审计独立性:概念框架、实施框架和未来展望

一、概念框架

二、实施框架:行为约束和核心价值约束的统一

三、未来展望

第三节 独立性、审计主题和审计主体多样化:基于交易

一、文献综述

二、独立性、审计主题和审计主体多样化:理论框架

三、独立性、审计主题和审计主体多样化:现实生活中的审计主体多样化解释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审计方法论理论

第一节 审计方法的主要理论

一、审计方法的内容

二、审计方法变迁的原因

第二节 应有的职业关注:概念、衡量标准和实施框架

一、应有的职业关注的概念

二、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的衡量标准

三、应有的职业关注的实施框架

第三节 机会主义、问责和审计取证方式

一、制度背景和文献综述

二、机会主义和问责需求决定跟踪审计的采用:一个理论框架

三、模型验证:一个简要的博弈分析

第四节 审计主题、审计取证模式和审计意见

一、文献综述

二、审计主题、审计取证模式和审计意见:理论框架

三、审计主题、审计取证模式和审计意见: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审计环境理论

第一节 审计环境的主要理论

一、审计环境的概念和内容

二、审计环境与审计的关系

三、审计环境在审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四、评述

第二节 多层级、多类型的审计环境

一、多层级的审计环境

二、多类型的审计环境

第三节 审计环境对审计要素的影响

一、审计环境与审计本质

二、审计环境与审计需求

三、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

四、审计环境与审计主体

五、审计环境与审计客体

六、审计环境与审计内容

七、审计环境与审计方法

第四节 审计系统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一、审计系统对审计环境影响的路径

二、不同审计主体对审计环境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关键术语索引

审计理论研究:基础理论视角(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郑石桥。

得书感谢您对《审计理论研究:基础理论视角(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能源审计与能效测评 电子书
本书内容涵盖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以及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能源审计和能效测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内容等,阐述了电力、钢铁、建材、煤炭、有色金属等内容,同时还介绍了国内外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能效测评机构及相关政策。
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为我国精准扶贫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经济转型:国际比较的视角与国家案例 电子书
本书对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涉及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主要方面。
内部审计 电子书
本书从分析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动因、揭示内部审计性质入手,阐述了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框架内容,阐述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全书在介绍内部审计原理和方法的同时,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结合案例分析说明内部审计具体操作程序,包括内部审计报告编制技巧等,同时通过各种题型的作业练习和辅助材料延伸阅读,加深对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体现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政府审计 电子书
结合当前政府审计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组织编写了《政府审计》一书。强调政府审计的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监督。审计内容除一般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外,着重于经济和效率审计、项目效果审计,也称为绩效审计(又称“三E”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