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药·药香

香·香药·药香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香·香药·药香》以中药四气五味原理,论述人与香、香品的关系,介绍了香药、药香的药用保健作用和配伍、制作,以及日常生活中药香的使用。

  《香·香药·药香》整理了散在于中医药典籍里具有香方特性与香品中的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药香与香品及中医效方与家传验方,将这些香药及药香方总结、归纳、化生运用,大大方便了喜爱“香”又喜爱中医药养生保健之人的需要,如枕香、脐香、煮香等。

  对于香道之传统名香,《香·香药·药香》收录了一些作者认为在香材上易寻找的香方,希望能为广大的香品爱好者,提供更多的保健资源。

作者简介

  刘山雁,主任中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青年时代在医学院校完成学业后随父行医,继承了父亲的中医理论体系与辨证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其父中医《内经》“运动、环转、平衡”六字论,以及《伤寒论》阴血学说的继承和倡导,并指导临证诊治多年,颇有成效。尤擅长针疗、灸疗、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且有独到之处,自成一家。出版医著:《中医四大方证治要》、《糖尿病、高脂血证、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肝内胆管结石的中药特效疗法》、《慢性肠炎、久泻的中药特效疗法》等,另整理家传医著《图解黄帝内经素问》、《图解黄帝灵枢经》、《图解伤寒论》、《图解金匮要略》、《图解温病条辨》、《图解温热经纬》等六部,于2003年、2005年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台湾大孚书局出版。新浪实名博客中发有《刮痧,全身透析治疗方法》等。

章节目录

一、传统名香配方与传说

1、花蕊夫人衙香

2、寿阳公主梅花香

3、雪中春信

4、伴月香

5、返魂香

6、三神香

二、传统香仪

1、印香

2、印香香仪

3、隔火熏香

4、隔火熏香香仪

三、传统功效合香

1、唐永和公主美容香方

2、洗浴养颜香方

3、香粉方

4、十香丸

5、苏合香丸

6、金主绿云香

7、豆蔻香身丸

8、窗前省读香

9、清神香

10、清神湿香

……

香药

药香

中医名方化生香(古方、经方、验方)

五脏的四时调养香

古香方及常用生活用香调制

香·香药·药香是2014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山雁。

得书感谢您对《香·香药·药香》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陆拯反佐药对 电子书
主要内容:精选反佐药对500对左右,每对药分为:【反佐药性】【独特功效】【临证应用】【加减活法】【体会与结语】。主要特色:本书是对反佐药对药性理论与临床应用全面系统之总结,是作者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对于提高临床用药有借鉴意义。本书是一部十分重要的临床反佐药对专著。作者躬身医疗60载,对药物的不同组合用法颇有研究。书中收载反佐药对261对,附余简说药对240余对。是一部医理药说精深
风药新识与临床 电子书
本书首先溯流穷源梳理风药的概念,剖析认识上的误区,阐明风药不宜简单等同于"解表药"及"祛风药",提炼出风药的功用与特点,同时对风药予以重新诠释,阐发了风药重要的治疗作用。书中对古今文献的相关记载及历代医家的临床运用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与梳理,又充分展示了作者在内、外、妇、儿及眼耳鼻喉各科疾病治疗中运用风药的宝贵经验。本书是当代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风药的学术专著,继承与发扬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识药记——良木篇 电子书
植物陪伴我们生长,植物有助我们健康,植物,还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心态,乃至文化。本书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几种树木入手,杨柳槐桑身边常见,药用选择功用多多。既谈药用或食用,更谈历史文化,典故趣事,知识点较多,既有识药,又有博物,还涉及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知识性、趣味性兼具,更有生活趣味与实用性,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有助读者轻松阅读。
《伤寒杂病论》药证解读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研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用药物之小结。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张仲景习用药物,从“基原探讨”“条文辑要”“病机辨析”“应用探究”展开论述,通过“析药测证”“以药串方”的形式,努力探索,还原张仲景时代诸医者的用药思辨规律,从“证-药”角度全新地诠释每味药物;第二部分为张仲景使用次数不多的药物,重点厘清其基原及本草历史沿革,内容、形式不拘一格。本书以临床实用为指归,融思想性、学术性
常见病针药并治 电子书
本书主要针对临床常见多发病,如颈椎病、漏肩风、肱骨外上髁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治疗、预后、预防、调摄养生等做了全面的介绍。在临床治疗上,不仅运用了传统针灸的针法、灸法。而且还应用了其他现代针灸的新疗法和中药的内服、外用等多种中医药常用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瞄准疾病“靶点”,精准治疗,发挥中医针灸在治疗中的优势作用。本书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可供临床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