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医何日辉煌——王昆文行医四十年经验与感悟

问中医何日辉煌——王昆文行医四十年经验与感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重庆市享有名气的民间中医王昆文,临证医案医话。

内容简介

本书为重庆市享有名气的民间中医王昆文40年的临床经验与感悟,包括医案及医论两部分。医案按照内、妇、儿、皮肤病分别归类,每个医案均有详尽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医论部分主要分为从医感悟、中医本质探讨、中医现状反思三部分。作者论述深入浅出,揭示了自己在行医过程中的思辨过程、处方用药的体会,以及对中医相关理论的再次认识与反刍。本书中还有作者多年临床的自创经验方,以及对若干常用药药性的阐述,仔细阅读,会对读者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王昆文,男,1944年出生,四川自贡人,双手自幼先天性残疾。自学中医有年,后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40余年。自1995年病退后,一直在本地几家中药店坐堂应诊,利用所学中医知识为群众服务。王昆文尊崇《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以及邹润安《本经疏证》和王孟英医著等,临床擅以行气、化痰、祛风、解毒诸法治疗内科杂病。王昆文常以“他山之石”之名在中医论坛上发表文章。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 从医感悟(1)

一、诊疗经验(2)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2)

精研中医,请读《本经疏证》(7)

从《金匮要略》描述疾病之“感觉”说起(14)

坐堂医实录(17)

湿热久蕴误补之腹泻及干呕案(20)

从一个无妄之疾案例说起——王孟英治张养之真热假寒案…(24)

附:王孟英医案原文(26)

王孟英畏药如虎案(28)

邹润安论薯蓣丸(29)

先“闻”而后“问”——从一个复杂病例谈病人之感觉(31)

我看“马兜铃酸事件”(36)

“脉滑曰风”之临床验证(41)

不要忽视了水、火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中药煎煮法有感(43)

二、行医经历(46)

中医坐堂二十年(46)

从搬运工到坐堂医(52)

附:网上回帖摘录(53)

三、诊余杂议(56)

新编中医启蒙三字经(56)

附:关于我写《中医启蒙三字经》的说明(60)

我为《中医启蒙三字经》进一言(63)

感悟中医:中医是用智慧看病(64)

什么是中医思维(72)

从另一角度看待中医的“玄”(79)

也谈“失语的中医”——《中医真的说不清治病机理吗》读后(82)

中医急诊发展受限根源何在——《传统观念对中医急诊发展的影响》一文读后(84)

中医形态学何须重建(88)

婴儿救命药——切莫忘了中医(91)

王老吉与张仲景(93)

一桩杏林趣事(95)

浅议电视剧《老中医》(96)

小诗三首(100)

第二部分 临证医案(103)

一、内科(104)

头痛(104)

头、腰痛(107)

眩晕(108)

头晕心悸(110)

头晕耳鸣(111)

失眠(112)

失眠及夜尿频(113)

心中发热(114)

心累(115)

心累、胃不适(119)

心累气紧(120)

心悸(125)

心慌(126)

乏力(127)

嗜睡(128)

发困(129)

开车疲乏(130)

幻觉(131)

虚人感冒(132)

久咳(133)

打鼾(134)

头蒙打鼾(135)

梦呓(136)

胃胀(136)

胃胀、便秘(140)

胃胀痛(141)

肠胃不适(142)

胃痛(143)

嗝逆(145)

胁胀(146)

腹胀(147)

腰冷(149)

小便频数下坠(150)

小便带泡沫且下坠(151)

肾虚兼小便不利(152)

夜多小便(153)

遗尿、自汗、咳嗽、手颤(154)

遗精(156)

浮肿(157)

痛风(160)

消渴(162)

舌癌(163)

三种癌症(164)

鼻瘤术后(165)

咽喉梗阻(166)

牙痛(167)

牙龈肿痛及舌痛(168)

口腔溃疡(169)

右面部木肿(172)

右腮肿(173)

频频眨眼(肝风)(174)

手麻(175)

肢颤(176)

足肿(178)

足软(180)

舌苔黑(182)

身痛嗝气(183)

蜂蜇(184)

二、妇科(186)

月经不调(186)

月经量少(188)

经闭发热(189)

阴痒(190)

肝郁(193)

三、儿科(194)

睾丸肿(194)

脐腹痛(195)

牙疳(196)

咽喉白腐(198)

手足口病(口疮)(199)

足掌内缘痛(201)

盗汗(202)

四、皮肤科(205)

皮肤疙瘩痒(205)

身痒(206)

湿热疮痒(207)

湿疹(208)

第三部分 中医本质探讨(211)

中医学的本质并非科学(212)

中医不是科学范围中的某一科(216)

“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219)

中医学的本质不能笼统地说是“生生之道”(223)

关于“应开展一场‘中医的本质’的大讨论”的回帖(225)

评《中医是什么》(229)

正视“科学”,还我中医光明形象(233)

从人文视角认识中医药(236)

本来面目的中医(238)

君子中医(240)

中医学与那“十七根绳子”——《医学远比科学复杂》读后(244)

也谈中医药核心价值观(246)

我为中医下一个定义(250)

第四部分 中医现状反思(255)

中医应走出自己的百年困惑(256)

中医何以谢贾谦?(262)

中医西化是中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266)

中医还是那个中医——评《中医的问题在于不再中医》(269)

中医宜定位在民间(273)

中医需要什么样子的“鞋”?——《莫让中医“削足适履”》读后(276)

第83个国医节来临前的思考(278)

也谈反中医思潮与事件(279)

历史会记住这一天(283)

不信东风唤不回——中医的正道是什么?(285)

中医发展问题50问(288)

问中医何日辉煌——王昆文行医四十年经验与感悟是2021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昆文。

得书感谢您对《问中医何日辉煌——王昆文行医四十年经验与感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医眼科临证经验集 电子书
本书是第二代湖湘张氏眼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张健教授将其祖传、师承、自学、自创、富有特色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一本中医眼科专著。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张健教授的从医之路;第二章是其学术思想;第三章介绍了张健教授不同年代的15篇代表性医论;第四章医案精华,精选了70余个眼科疑难病例;第五章选取了疗效确切的张氏经验方8首;第六章收集了电视台和网站对张健教授的5次访谈记录;第七章为眼科常用方剂及歌诀,介绍
漫漫从医路——知名专家从医70年经验、感悟与思考(第2版) 电子书
全书共36专题。概括了作者从医70年来师从名医精髓,结合本人多年从医和带教的心得体会。让读者认识到医学的博大精深,认识医疗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风险性。从医学的本质、医生的道德素养、责任心、仪表风度、基本功的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合理应用先进设备,如何积累知识经验的等方面,通过典型实例进行讲解,并提出值得注意的前瞻性问题。素材均出自作者多年的经验总结,和授课内容,希望年轻医生职业生涯中从医学理
跟我学中医——中医入门200问 电子书
我国中医爱好者众多,适合于大众阅读的综合性中医精品图书罕见,本书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精选读者迫切需要了解的中医知识,以一题一文,配以漫画及照片的形式予以讲解;标题醒目,语言通俗,插图生动,版式新颖;内容框架保持中医基本知识的大体完整。现代高等中医药院校学习中医学的主体课程有《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何清湖、葛晓舒主编的《跟我学中医(中医入门20
李敬林中医内科经验集 电子书
李敬林教授临床工作近五十余年,具有深厚的中医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合并症、老年性疾病、失眠、情志病、头痛、胸痹、胃脘痛等疑难性疾病。善于从中医治疗及预防,善调膏方的角度出发,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改善整体机能,治养结合的目的。该书基于名老中医工作室团队原汁原味保存的名老中医李敬林的临证经验、临证医案、学术思想,传承名老中医李敬林的学术经验,为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研究工作,中医药的传承工作
中医临证经验方121首 电子书
秦世云先生年近八旬,从事中医工作近6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内科、妇科、男科方面特色尤为突出,深受基层患者欢迎。今总结其临床常用方121首,其中其中妇科35首、内科73首、男科5首、儿科4首、外科4首,组成、剂量、配伍、加减说明详细,重点药物有特别提示,并附有相关病案。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