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野中深入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从认识与表述我们自己、从民族性格看中国文化、重新发现汉语之美、中国哲学与艺术精神、在庙堂与江湖之间、重新认识“古今中外”等六个方面探究了中国文化历五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所在,旨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域中深入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价值取向及其现代转型的复杂性,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现代性中应有的主体意识和本土立场。本书结构合理,逻辑清晰,举例丰富,篇幅适度,语言生动活泼,是一部适合当下年轻读者阅读趣味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宋修见,男,1967年生,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兼书记、美育研究院院长。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著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研究(1919-1949)》《红楼曙光——中国共产党与北京大学》和《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主编)等。

章节目录

第一辑 认识与表述我们自己


3/自知者明:我们是谁


8/知人者智:他们是谁


13/何谓“中国”


21/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


26/中国人与中国文化


30/文明的他者与想象的异域


38/西洋镜中的中国和中国人


45/文明的交融、叠积与生成


5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第二辑 从民族性格看中国文化


59/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


63/中国人的性格


68/中国人笔下的“中国人”


73/中国人并不丑陋


77/自由、自在与自觉


82/不问、不说与不辩


88/君子、大人与小人


93/面子文化与熟人社会


98/稳健与忍耐


103/悠闲生活乐趣


第三辑 重新发现汉语之美


111/英语汉语孰难孰易


117/汉字中的文化密码


124/天雨流芳与大启文明


128/妙处难与君说


131/汉语韵律之美


136/由古典诗词体会汉语之美


142/藏修息游之中国书法


146/方言的妙趣与魅力


151/熟语的文化承载与生活趣味


第四辑 中国哲学与艺术精神


159/中国人的天空之上


165/故乡故土与故园故人


171/中国文化中的人生哲学


176/小我、大我与忘我


181/乐感文化与乐观精神


186/儒道互补的文化特质与生命智慧


191/中国戏曲中的礼乐教化


196/天人合一的中国艺术精神


202/中国文化艺术中的辩证法


210/意象、意境与意趣


215/诗化中国与诗意人生


221/中国文化的山水人文精神


第五辑 在庙堂与江湖之间


229/作为中国文化母体的“民间”


234/中国人的家和理想家庭生活


241/门楣上与窗棂间的伦理教化


246/院子文化与诗意栖居


252/悠长时日与清平年景


257/中国味道


261/中国茶道


268/中国书房与中国书院


275/由回家过年说中国节


279/追寻原乡,重建故园


第六辑 重新认识“古今中外”


287/马戛尔尼来华与郭嵩焘出使


292/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之下


296/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


306/要用世界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311/我们为什么“在路上”


315/走出中国现代化的“倒逼”困境


324/重温“双面公使”蒲安臣的中国观


329/真正的自信:我们就是我们


336/未来的自许:我们就是“我”们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202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宋修见。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古代埃及文明 电子书
全面介绍古代埃及文明,记录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劳动教育论要.当代中国教育学小丛书 电子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于2020年3月印发,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本书结合这一政策的出台,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对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经典论述和基本概念基本内涵做了深刻分析,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理解和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本书是作者对劳动教育跨越20多年之久的持续且逐步深入的思考文集,对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推进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古神话(全四册)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中国神话!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本土化.京师影视学术书系;京师影视学派系列丛书 电子书
本书围绕中国影视文化“本土化”这一核心命题,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现状与未来趋势,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中国电视的角色与责任,并具体地对中国影视中的综艺、电视剧、电影、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和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不仅对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思考,还对中国影视理论和学科建设进行了剖析与前瞻。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影视文化自觉建构,对于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建构以及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影视文化的转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