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基经济思想研究

明斯基经济思想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性地研究了明斯基的经济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性地研究了明斯基的经济思想。除了导论外,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六章,在界定了思想的构成之后,依次对明斯基的经济思想展开溯源、描绘、阐释、重建和评判。

首先,第一章借鉴熊彼特对科学的程序的理解,讨论了思想的形成和构造,将经济思想分解为“图景-理论-框架”三个步骤和相应的三个部分,为接下来考察和重建明斯基的经济思想提供逻辑基础。然后,第二章开始考察图景的形成,追溯了明斯基的思想缘起、轨迹和渊源,探讨了明斯基思想孕育的时代背景、演变的学术历程和发展的渊源源流,具体识别出并详细论述了兰格、西蒙斯、熊彼特和汉森这四位老师,以及凯恩斯、卡莱茨基和费雪这三位巨人对明斯基思想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第三章还原了明斯基所设想的经济图景或世界观,通过货币生产型经济,积累过程,融资过程,现金箱状况,周期性视野,脆弱性、不稳定性和危机,以及金融结构、通货膨胀、就业和政策这七个要素,描绘出明斯基所构想的宏大的“华尔街图景”,并归纳出明斯基为阐释这幅图景所采取的方法论,具体包括制度的、历史的和演化的方法,反数学形式主义的叙述性方法,辩证法,非均衡分析方法,参与观察法与现金流分析,广义理性行为假设和宏观-微观-宏观范式七种研究方法。接着,第四章基于上述明斯基的图景要素分解,归纳并阐释了明斯基八大具有代表性的经济理论学说——经济周期理论、投资的金融理论、货币与银行理论、内生不稳定性理论、经济长期演化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贫困与就业理论以及政策理论。

随后,第五章从明斯基的宏大图景出发,在上一章所剖析的明斯基的主要理论的基础之上,尝试重构了一个统一的宏观不稳定性经济理论框架,并以“广义金融不稳定假说”的名义,从金融不稳定性的来源、路径和后果三个方面,进一步系统地阐析了明斯基这一理论框架。按照以上三个步骤和部分完成对明斯基思想的重建之后,最后第六章对明斯基思想予以总结和评价,并探讨了它对我国所具有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李黎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访问学者,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理事。2012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获得者,2016年“中国经济学博士论文奖”获得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丛书”总序

序一

序二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思路及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思想的形成和构造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程序

第二节 经济思想的构造

第三节 小结:明斯基经济思想重建的程序和内容

第二章 明斯基思想缘起、轨迹和渊源

第一节 思想背景和缘起

第二节 学术历程和思想轨迹

第三节 思想渊源

第三章 明斯基经济图景与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经济图景

第二节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第四章 明斯基经济理论学说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投资的金融理论

第三节 货币与银行理论

第四节 内生不稳定性理论

第五节 经济长期演化理论

第六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七节 贫困与就业理论

第八节 经济政策理论

第九节 小结:纷繁而散落的经济理论

第五章 明斯基宏观不稳定性理论框架

第一节 宏观不稳定性动态

第二节 广义金融不稳定性假说

第六章 明斯基思想评价与借鉴

第一节 思想总结与评价

第二节 思想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明斯基生平大事记

后记

明斯基经济思想研究是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李黎力。

得书感谢您对《明斯基经济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电子书
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我们所需面对的最大问题,而且几乎也是所需面对的唯一问题——就是选择正确的思想。爱默生说:如果一个人渴望每件事都成功,他必须为之付出努力。进步乃今日之努力,明日之保证。虽然我们走遍世界去寻找美,但是美这东西要不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就无从寻找。这是一部爱默生经典随笔。爱默生积极热忱地思考着人生,平静地叙述着他对于命运的看法,其中对于性格、读书、健康、友谊等方面的文字警句迭出、韵
清代词学思想流变 电子书
本书以流派为纲,描述了清代词学思想的主要面貌和发展历程,再现了清代词学思想对于近代词学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并对清代词学史上几位词学家进行了客观的历史呈现,对于清代词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电子书
王富仁先生以敏锐的眼光和坚定的勇气,在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突破,他所提出的“思想革命的镜子”、“回到鲁迅”、“新国学”等构想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不可绕过的学术高点,对于现代文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有着突出的贡献。本书将“思想性”视为王富仁与现代文学的精神契合点,无论是王富仁本身的研究特点和研究风格,还是鲁迅、胡适、曹禺等王富仁研究的对象,极富“思想”性都是他们的共同特性。本书从这一点
清代文艺思想史(下) 电子书
本书共4编27章130余万字,分为清初的文艺思想、清中期的文艺思想、清代前中期的其他文艺思想三个部分,全面论述了清代(不含晚期)文艺思想的发展。本书在论述每一个时期的文艺思想时,都将该时期的文艺思想分为诗学、散文、词学、小说、戏剧、绘画、书法、园林、音乐等部分加以专题的论述和阐释,专题论述部分都既有概述阐释又有以代表性人物的文艺思想为中心的论述,既有清代文艺思想历史发展脉络的描述,又有典型人物文艺
思想的边界:健民文论自选集 电子书
本书收入了作者的28篇文论和评论,对当代文学、绘画理论、思想文化作出富有深度的理论阐释。全书分为三辑,“感觉之阈:一种理论设置”概述了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一个理论设置——艺术感觉论;“批评之象:视角与谱系”从“五四”文学批评背景的视角,讨论现代作家论的谱系以及香港早期文学的历史演进;“解读之惑:敞开了什么”从人文意义上讨论了随笔的文体功能,同时对刘再复等人的文学理论以及一些作家、诗人、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