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

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礼拜六派”创始人、“鸳鸯蝴蝶派”主将周瘦鹃一生的跨界传奇。

内容简介

周瘦鹃是民国时期通俗文学“礼拜六派”创始人之一,著名的翻译家、作家、出版家和电影评论家。在思想上周瘦鹃实践“新旧兼备”的改良主张,将国粹与西化熔于一炉。其小说创作颂扬“高尚纯洁”的爱情,同情妇女与弱势群体;形式上文言与白话并重,传承中国抒情传统,借鉴西方小说技巧,具有雅俗共赏的美学价值。他通过“影戏小说”等引进西方电影观念,为中国早期电影做出了重要贡献。周瘦鹃与紫罗兰的爱情传奇,事实与虚构交错,反映了民国时期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复杂性。同时,周氏及其同人把紫罗兰打造成文学杂志的品牌,以传统名花美人的审美意趣打造时尚女郎的形象,藉以传播现代物质文明,给市民大众带来美好明天的憧憬。

作者简介

作者陈建华,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美国欧柏林学院。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任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著作有From Revolution to the Republic: Chen Jianhua on Vernacular Chinese Modernity、《“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1927-1930》《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雕笼与火鸟(三十年集)》《古今与跨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诗文创作《去年夏天在纽约》《陈建华诗选》《乱世萨克斯风》《灵氛回响》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序章 文言与白话的辩证关系与新旧兼备的文化政治

一、文学史的“文言”视角

二、文言与白话:历史轮流转

三、小说与纯文学

四、古文小说与“共和”理念

五、1910年代:“共和”范式转型

六、1920年代:公民社会与文学空间

七、余论:世纪回眸新旧传统

第一部 思想、社会与文学背景

第二章 周瘦鹃、茅盾与二十年代初新旧文学论争

一、“新”“旧”文学之争

二、新旧文学交手

三、《自由谈小说特刊》

四、新派的强势话语

第三章 对照镜:“新”与“旧”的历史脉络化

一、《留声机片》:女性痛苦与娱乐的反讽

二、《创造》:女体消费与乌托邦空间

三、女性解放的不同想象

四、对照镜:新与旧的脉络化

五、余波与反思

第四章 《申报·自由谈》: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

一、《自由谈》的沧桑

二、“言论自由”的政治实践

三、自觉开拓“言论自由”空间

四、“小家庭”与国族想象

五、新文人传统

第二部 紫罗兰与“爱的社群”

第五章 “紫罗兰”的自我再现与都市镜像

一、自传体文本

二、性别错乱:林黛玉与紫罗兰的幽灵

三、“我的心很脆弱”

四、“我是一个爱美成癖的人”

五、“我是悲观的”

六、“我是快乐的”

第六章 紫罗兰魅影:爱情、婚姻与家庭

一、紫罗兰现象

二、《爱的供状》:爱情、婚姻与家庭的拉锯

三、紫罗兰小说话语

第七章 紫罗兰的公共消费与商品美学

一、紫罗兰走向公共空间

二、多种面孔与集体身份

三、绯闻:人言可畏的游戏

四、名花美人传统的终结

第三部 小说创作

第八章 早期心理小说与“礼拜六派”

一、革命与共和、复古与西化

二、“鸳鸯蝴蝶派”与“礼拜六派”之辨

三、心理叙事的里外开拓

四、文学场域“多元共生”的愿景

第九章 “杜撰”小说:民初政治、女性与美学的转型

一、自认“伪翻译”

二、革命、战争与国家意识形态

三、英雌群像与家国想象

四、暴力美学与抒情传统

五、抒情传统的现代命运

第十章 小说创作的抒情传统与上海杂交

一、从抒情走向喧嚣的都市交响

二、拿破仑与法兰西浪漫主义

三、“模范家庭”的核心价值

四、教堂尖顶下的社会良心

五、从抒情走向说教

第十一章 “诗的小说”与抒情传统的回归

一、诗与小说的中西谱系

二、反讽与吊诡

三、怪诞与象征

四、被撕裂的抒情传统

第四部 电影文化

第十二章 新文人与中国影视现代性

一、引子:一个日本链接

二、《影戏话》:电影观念的世界接轨

三、“影戏小说”与本土文化政治

四、移植好莱坞明星文化

五、默片时代与新文人精神

第十三章 《影戏话》: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

一、从茶馆、戏园到影院

二、追求“逼真”:“新剧”与“影戏”

三、观念转型

四、类型电影评论

五、中国电影呼之即出

第十四章 “影戏小说”:早期欧美电影翻译

一、前言:早期电影史背景与理论切入

二、“新女性”与家国伦理

三、抒情与影像:语言的张力

四、“全景景观”与美感经验

五、“俗语现代主义”与本土特征

第十五章 现代文学主体的视像技术建构

一、电影文化与现代意识

二、《红颜知己》:现代传媒的狂想

三、“脑”代替“心”:意识主体的转型

四、感知空间的视觉技术建构

五、“九华帐”的屏幕装置

六、说服诗学与民国主体

七、现代文学主体的诞生

第十六章 结语:上海世俗的百年沧桑

一、引子

二、文学、新剧与电影的会合

三、维多利亚连接:从周瘦鹃到张爱玲

四、《繁花》:世俗精神的新世纪展望

附录 我所知道的周吟萍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是201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建华。

得书感谢您对《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
无法扼杀的愉悦:文学与美学漫笔 电子书
本雅明本书收入本雅明中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随笔,读来让人流连忘返,对当时的文化趋势也可以有很好的理解。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电子书
本书由“现代”烛照与史乘重释、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历史人物与形象嬗变三编组成。包含:现代中国历史文学之经验、情爱传奇与历史风云——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勾践形象在20世纪中国戏剧中的嬗变等11章内容。
柳永的情感世界与市民文学 电子书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柳永的市民文学观,通过柳永及其词诗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进行较全面论述;下篇试图对柳永现存全部词诗文所表达出来的市民文学观,进行简要释义。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