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作为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以及结构化理论的创始人,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所提供的分析视角富含动态的结构化过程分析,使原来通行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结构功能论视角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在一定意义上具有颠覆性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希望通过系统地梳理吉登斯的经历与作品、结构化与社会再生产、结构化理论、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自然的终结与生活的政政治、走出极端政治、社会理论的未来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来认识和理解他对社会理论所作出的贡献,为学界提供一份较为全面的深入研讨吉登斯社会理论意涵的作品。
作者简介
作者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1965年生人,1998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费孝通教授。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98―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2005―2011年),并任该系系主任。2002年到2004年之间,先后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以及荷兰莱顿大学从事访问研究。曾兼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2007―2011年)。被评为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经历与作品
第一节 思想的轨迹
第二节 理解行动者
第三节 行动者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
第四节 结构主义的传统
第五节 迈向结构化理论
第二章 结构化与社会再生产
第一节 德里达与维特根斯坦
第二节 吉登斯与伽达默尔
第三节 主体中心的消解与文本
第四节 社会行动与制度化
第五节 制度、再生产与社会化
第三章 结构化理论
第一节 时间与空间
第二节 支配、权力与剥削
第三节 结构化理论
第四节 对结构化理论的批评的回应
第五节 结构化理论的应用
第四章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第一节 现代性与风险社会
第二节 现代性与自我的重构
第三节 亲密关系的转型与经验的封存
第四节 抽离化与虚空
第五节 现代性与民族国家
第五章 自然的终结与生活的政治
第一节 自我的牢笼
第二节 自我认同的精致化与存在的焦虑
第三节 经验的区隔
第四节 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
第五节 晚期现代性的世界
第六章 走出极端政治
第一节 潜功能与连续的结构化
第二节 连续的插曲与蛙跳效应
第三节 拯救受伤的世界
第四节 中间道路的选择
第五节 全球化与走出极端政治
第七章 社会理论的未来
第一节 社会学的理论关怀
第二节 矛盾、权力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意识
第四节 未来的社会学
第五节 社会理论的前景
后记
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是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旭东。
得书感谢您对《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