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

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在网络公共事件中,广大的媒体、网民、受众等是不在场的,是远离事件本身的,他们感受到的事件是一种已经过符号化的“故事”和“文本”。

内容简介

本书以符号学理论为研究路径,深入研究了网络公共事件。对网络公共事件的命名、网络公共事件的主体、叙事结构与舆论召唤、修辞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认为网络公共事件作为一种符号事件或话语事件,具有对话的本质,而解决对话的困境,建构对话实现主体视角与他者视角间“视域融合”的关系,就需要将“爱”和认同灌注到对话中;遵循对话的程序性规则和合理性规范。

作者简介

作者李红昌,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 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符号学路径

导论

第一节 现代性问题:如何对话与交流

第二节 符号学角度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起点

第四节 本书的理论追求

第一章 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符号学路径

第一节 符号学视阈下的网络公共事件及其主体分析

第二节 符号学分析网络公共事件的路径

第三节 互联网语境下符号学对传播学的整合

第二章 意义框定: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命名与定义

第一节 作为权力的网络公共事件命名

第二节 网络公共事件的话语建构和意义框定

第三节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符号行为

第三章 修辞效果:网络公共事件的符号修辞分析

第一节 修辞意图与正当性建构

第二节 修辞策略:争议点转移与博弈

第三节 修辞情境与修辞问题

第四章 网络公共事件的叙事结构与舆论召唤

第一节 网络公共事件叙事的社会视角与修辞取向

第二节 舆论召唤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 作为叙事框架的原型

第五章 自我与他者:网络公共事件中的主体分析

第一节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符号自我

第二节 主体、欲望与认同

第三节 主体言说与多元意识形态

结语 通过对话实现认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红昌。

得书感谢您对《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网络与社会:互联网人类学研究前沿 电子书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探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关于保安族的一项专题研究 电子书
了解和研究保安族这一民族不可错过的作品。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电子书
全书共11章,涉及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机构和人员、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企业标识与整合营销传播、公共关系礼仪、公共关系谈判、公共关系写作、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和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等内容。各章按学习目标、案例导入、基本内容、本章小结、练习题(含案例分析)、综合实训的顺序编排相应内容。正文内设置了视野拓展、案例分析、问与答等辅助性内容,扫描二维码可观看微课视频或阅读专业文章。本书配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电子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新研究成果,在阐述公共关系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交际礼仪、公共关系演讲、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共关系谈判、公共关系广告、公共关系推销、公共关系文秘、公共关系礼仪、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等做了重点介绍。每章都附有多个案例分析。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结合较紧密的教科书。
东亚公共性重建与社会发展:以中韩社会转型为中心 电子书
将东亚两大重要经济体的中国和韩国视为东亚社会发展研究重要对象,通过审视两者的发展困境及其经验,认为“公共性”与“社会发展”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为共生互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