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网络公共事件中,广大的媒体、网民、受众等是不在场的,是远离事件本身的,他们感受到的事件是一种已经过符号化的“故事”和“文本”。
内容简介
本书以符号学理论为研究路径,深入研究了网络公共事件。对网络公共事件的命名、网络公共事件的主体、叙事结构与舆论召唤、修辞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认为网络公共事件作为一种符号事件或话语事件,具有对话的本质,而解决对话的困境,建构对话实现主体视角与他者视角间“视域融合”的关系,就需要将“爱”和认同灌注到对话中;遵循对话的程序性规则和合理性规范。
作者简介
作者李红昌,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 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符号学路径
导论
第一节 现代性问题:如何对话与交流
第二节 符号学角度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起点
第四节 本书的理论追求
第一章 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符号学路径
第一节 符号学视阈下的网络公共事件及其主体分析
第二节 符号学分析网络公共事件的路径
第三节 互联网语境下符号学对传播学的整合
第二章 意义框定: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命名与定义
第一节 作为权力的网络公共事件命名
第二节 网络公共事件的话语建构和意义框定
第三节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符号行为
第三章 修辞效果:网络公共事件的符号修辞分析
第一节 修辞意图与正当性建构
第二节 修辞策略:争议点转移与博弈
第三节 修辞情境与修辞问题
第四章 网络公共事件的叙事结构与舆论召唤
第一节 网络公共事件叙事的社会视角与修辞取向
第二节 舆论召唤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 作为叙事框架的原型
第五章 自我与他者:网络公共事件中的主体分析
第一节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符号自我
第二节 主体、欲望与认同
第三节 主体言说与多元意识形态
结语 通过对话实现认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红昌。
得书感谢您对《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