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判到重构:一种基于实践变革需求的教育理论观

从批判到重构:一种基于实践变革需求的教育理论观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教育实践变革的需要去审视教育理论的转型问题。

内容简介

从“无理论”的教育和“无教育”的理论这两种现象的并存谈起,讨论了从“制作”的教育实践观到“行动”的教育实践观的转变,分析了从“认识教育”的理论旨趣发展到“改变教育”的理论旨趣的必要。本书对学科化教育理论的局限做出了批判,对如何发展后学科化的教育理论进行了重构,以此为基础,对教育理论的创新何以可能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作者简介

作者吴永胜,男,汉族,河南荥阳人,现为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与教学。200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工作于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主持省级、厅级课题共3项,参与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多项,于《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现代教育管理》等教育理论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其中作者20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从“无理论”的教育到“无教育”的理论

第一节 两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二节 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学科史考察

第三节 对教育理论回归实践问题研究的文献梳理

第四节 对本书的总体思考

第二章 从“制作”的教育实践观到“行动”的教育实践观

第一节 实践的类别及其与知识的关系

第二节 理解教育实践的三维视角

第三节 “制作”的教育实践观

第四节 “行动”的教育实践观

第五节 教育实践的变革推动教育理论观的转换

第三章 从“认识教育”的理论旨趣到“改变教育”的理论旨趣

第一节 “理论—实践”视野下的教育理论

第二节 教育理论的个性问题

第三节 “文字化”的教育理论与“人格化”的教育理论

第四节 教育理论的双重旨趣

第四章 学科化教育理论的批判

第一节 教育理论的学科情结

第二节 学科的自性与教育理论的迷惘

第三节 教育理论学科化的认识论之蔽

第四节 学科化带来的教育知识创造的迷雾

第五章 后学科化教育理论的重构

第一节 从学科化到后学科化

第二节 面向实践的教育学科观

第三节 教育理论学科发展的生存论选择

第四节 后学科化就是实践教育的理论路向

第六章 教育理论的创新何以可能

第一节 遵循马克思变革哲学的思想路线

第二节 从理论的教育世界走向真实的教育世界

第三节 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深层转换

第四节 凸显人在教育理论中的存在

第五节 教育学术传统与教育学传统的对话

第六节 教育理论的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从批判到重构:一种基于实践变革需求的教育理论观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永胜。

得书感谢您对《从批判到重构:一种基于实践变革需求的教育理论观》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与福柯:现代性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和福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在表现出不同特性的同时,也呈现出的某种特别的联系。
日本,一种纸上的风景 电子书
用文字记录风景,用风景诠释日本。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基于教育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借助社会融合理论及符号互动理论,判定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现状及所出现的问题。
从“派系结构”到“关系共同体”:基于某国有中小改制企业组织领导“关系”变迁的案例研究 电子书
本书的拓展个案较为清晰地再现了某中小国有企业30余年的改革历史及两次产权“改制”的基本历程,从中提炼出了不同组织“场域”中组织领导的“主从关系”、“人缘关系”及“朋友关系”的逐步变迁,这样的“关系”变迁恰恰能够展现两次产权“改制”的内在动因及其结构后果,也反映了从“派系结构”到“关系共同体”的组织结构转型。
新媒体运营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
如何写出阅读量超10万的文案?如何快速打造百万级粉丝大号?有哪些工具可以借力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