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心:中日文化视域中的洛阳

华夏之心:中日文化视域中的洛阳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以日本的异域之眼重新发现洛阳。

内容简介

在日本,提到洛阳,人们常常附加一句:“原来是《三国志》中的洛阳啊!”或者“杜子春的城门还好吗?”这种亲切与关怀,仿佛这不仅是中国的古都,也是他们心灵的故乡。

从古到今,日本社会处处可见洛阳印记:“洛阳”是京都的雅称,“上洛”在日语作为“进京”的同义词,一直沿用至今;奈良大佛分明可见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像的影子,让远渡东瀛弘法的大唐僧人倍感欣慰;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流放孤岛,用一句“洛阳知己皆为鬼,南屿俘囚独窃生” 表达内心的孤愤;芥川龙之介将洛阳称作“天下无与伦比的京畿”,写进《杜子春》;梦枕貘也把《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中那浮华烂漫、光明盛大的舞台,放在大唐洛阳;以《洛阳名园记》为范本筑造的金泽兼六园,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被誉为“日本三大名园之首”。

作为一座今日还“活着”的古都,洛阳的文化内涵与附带价值绝不应被当作普通地域文化来看待,“洛阳”本身就是一种“中国符号”,其文化源流数千年来始终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从先秦的“天下之中”、两汉的“礼制之美”、魏晋南北朝的“融合之始”、隋唐的“归心之地”、北宋的“理学之源”,到如今仍在融通发展之中。

本书借助领邦的异域之眼,品读洛阳的历史风景和文化记忆,梳理和探讨中国和日本文化视域中的洛阳形象,试图从帝业兴衰和人文更替中探寻神州禹迹更深层次的文化源流。

作者简介

作者黄婕,1977年生,河南洛阳人。日本国立长崎大学环境科学博士,现为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都市文化环境、中日比较文化,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日相关学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彩插

前言

第一章 古代中日交流史中的洛阳

洛阳——中日实现正式交流的起点

邪马台国使者来朝

“日出处天子”的国书

往返于东西两京的遣唐使

小结

第二章 中日文化视域中洛阳的文化表象

第1节 洛阳的“实像”与“虚像”

如何“看”洛阳

“文化表象学”与“文化表征”

关于洛阳的“文化表象”

第2节 天下之中:先秦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

先秦时期的洛阳

洛邑的营造

先秦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天下之中”

从“洛阳”到“中国”,再到“天下”

“天下之中”的确立与影响

小结

第3节 礼制之美:两汉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

两汉时期的洛阳

都邑赋中的洛阳书写

(一)汉赋与都邑赋

两汉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礼制之美

“礼制之美”对后世的影响

小结

第4节 融合之始: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

洛阳城的几番兴废

思想的融合(以魏晋时期为主)

民族的融合(以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为主)

宗教的融合(以北朝为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融合之始

“融合之始”的影响

小结

第5节 归心之地:隋唐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

隋唐洛阳城

唐诗中的洛阳形象

隋唐时期洛阳文化表象——“归心之地”

“文化乡愁”的确立

从“文化乡愁”到“归心之地”

根在河洛

(二)全国各地的“洛阳”

小结

第6节 理学之源:北宋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

五代十国与北宋时期的洛阳城

儒学复兴的历史土壤

洛阳风土促使形成的“二程洛学”

北宋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理学之源

“理学之源”的影响

小结

第7节 南宋以后的洛阳文化

第三章 日本社会中的洛阳余韵

第1节 随处可见的洛阳印记

京都里的洛阳

日本佛像中的洛阳

日本汉诗中的“洛阳”

民众生活中的洛阳

(二)园林中的洛阳

(三)无处不在的洛阳

第2节 日本的“洛阳学”

日本洛阳研究历史回顾

国内对日本洛阳学的考察

日本洛阳学研究成果汇总

日本洛阳学研究最新动态分析

小结

第四章 日本“洛阳”的启示

京都与洛阳的可比性

1.作为国都的时间及影响力

2.自然环境

3.历史遗产

4.与佛教的渊源深厚

京都的近代复兴之路

1.城市基础建设高潮以及人口百万都市

2.《古都保存法》

3.环境模范都市

京都复兴的原动力——文化再生

(一)京都的商业

(二)观光产业

(三)市民意识

(四)京都的文化活动——以祇园祭为例

终章

一 历史上洛阳的文化表象

1.先秦时期:天下之中

2.两汉时期:礼制之美

3.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合之始

4.隋唐时期:归心之地

5.北宋时期:理学之源

二 “洛阳文化”的价值所在

三 探明中日文化视域中的洛阳

中日文参考文献

后记

华夏之心:中日文化视域中的洛阳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婕。

得书感谢您对《华夏之心:中日文化视域中的洛阳》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美 电子书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都游踪,寻访诗意。在“华夏之心”重遇千年前的唐代。
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书籍之路共四册) 电子书
本书通过剖析中日交流的生动实例,阐释了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辐射力。
清末中日文人交游录 电子书
“中日文化交流史”丛书之一。本书以中国首任驻日公使团为中心,聚焦于“文人外交官”的特性,考察了他们在日期间对异国社会文化的理解,以及他们因此而触发出的外交论和“经国济民”观。对于公使团的中心人物何如璋、黄遵宪来说,离开近乎闭关的祖国,理解异国的社会文化,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衡量事物的尺度、价值观都要重新建立。然而,他们有着文化人的教养,富有敏锐的感受力,他们既富有为国为民的使命感,也有文人的好奇心
近代东亚中的日本及日俄、中日关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集中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初研究近代日本及日俄、中日关系的主要成果。
直面战后:活在中日之间的人生 电子书
本书是仁木富美子对自己八十多年人生的回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