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山全集·第二卷

叶秀山全集·第二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代表了当代中国哲学的高度,是哲学专业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学习和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本选题分类结集叶秀山先生全部已经出版的专著,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所有论文,以及部分笔记、札记、书信和讲演录,共11卷。本选题代表了当代中国哲学的高度,是哲学专业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学习和参考用书。第二卷包括《书法美学引论》《古中国的歌——京剧演唱艺术赏析》《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三本专著。

作者简介

作者叶秀山,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1956年从该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由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研究员及该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该院哲学系主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攻西方哲学,兼及美学,旁及中国传统哲学。著有《哲学要义》《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等,其专著及论文、随笔收入《叶秀山文集》四卷。近年专著有《西方哲学史导论》上编,以及论文若干。业余喜好中国书法、戏曲及西方音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叶秀山全集》出版说明

书法美学引论

前言

原理篇

一 书法美学告诉我们什么?

二 书法艺术之心理学观

三 书法艺术之社会学观

四 书法艺术之哲学观

分析篇

一 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二 书法与绘画

三 书法与美术字

四 书法与表演艺术

五 草书在书法中的地位

风格篇

一 金石之风格

二 碑帖之神韵

三 二王之风貌

四 唐代之气度

五 笔墨之情趣

作者后记

古中国的歌——京剧演唱艺术赏析

第一章 中国戏剧与中国文化

一 戏剧作为人生的镜子

二 戏剧作为活的历史

三 中国古典戏剧的基本特点和古典京剧艺术的成熟

第二章 作为戏剧的古典京剧和作为音乐的古典京剧

一 从“听戏”和“看戏”说起

二 古典戏曲艺术的艺术特点和唱工的性质

三 京剧唱工艺术与京剧流派的发展

四 京剧唱工艺术的特点

第三章 古典京剧的咬字

一 京剧字韵的生活根据

二 京剧咬字的技巧

三 京剧咬字的艺术性

第四章 古典京剧之行腔

一 京剧声腔的源流和特点

二 京剧角色行当的唱工艺术

三 京剧流派的唱工艺术

第五章 古典京剧唱工艺术的历史发展

一 京剧演唱发展的社会基础

二 京剧演唱风格的发展趋势

三 京剧演唱技巧的发展趋势

四 京剧咬字的发展

简短的结束语

后记

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卡西尔的符号现象学

一、卡西尔与康德的哲学遗产

二、卡西尔的符号论

三、神话·语言·科学

四、哲学与文化之批判

第二部分 艺术·神话·历史——卡西尔的《论人》

一、“符号”作为解释世界的“形式”

二、艺术与神话

三、艺术作为一种符号形式

四、艺术与历史

第三部分 心理(精神)世界的探索——胡塞尔的现象学

一、反对心理主义——严格划分逻辑、心理、物理的界限

二、观念(理念)的世界

三、“人文科学”之建立

第四部分 现代现象学思潮与黑格尔哲学

一、“绝对的精神”与“纯粹的心理”

二、理智的直观与本质的显现

三、辩证思维与精神现象学

第五部分 海德格尔在“思想”的道路上

一、海德格尔的哲学的“变革”

二、“Dasein”与本源的时间性

三、语言、诗和思想

第六部分 海德格尔与西方哲学的危机

一、西方哲学之“危机”感与“无”的意识

二、“形而上学”的否定与“哲学”之终结

三、存在性的思想与对存在的思想

附:在“交往”的路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老子的“道”

第七部分 哲学之辩护——雅斯贝斯的“奋争”和“奉献”

一、雅斯贝斯哲学思想之渊源

二、哲学作为科学之超越

三、哲学作为Existenz之澄明

四、哲学作为形而上学之“密码”

第八部分 萨特的“有”“无”之辩

一、萨特与他的前人

二、萨特的基本问题:(空)无

三、萨特论“他人”

四、萨特的存在论和存在的心理分析学

第九部分 杜弗朗和现象学美学

一、现象学基本原则与美学观念之变化

二、艺术世界之起源及其特点

三、审美知觉之分析

四、审美经验之普遍性

作者后记

叶秀山全集·第二卷是201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叶秀山。

得书感谢您对《叶秀山全集·第二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生的智慧 电子书
翻开本书,让你读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与待人接物。
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经济危机相关理论及其历史作用研究 电子书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基本原则或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关经济危机的各种问题,评论各种经济危机理论,并且从头至尾把这种原则和方法贯穿其中。
成长的哲学课:自我与人生的思考 电子书
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设置12个互相关联的主题,展开一段充满智慧的哲学之旅。
处世的哲学课:他人与社会的思考 电子书
十二道富含社会重要价值的哲学课题,重点探讨人际关系的问题,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议题。
点亮自性之光 电子书
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录,探索思想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