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大众媒介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与“潮流”的同时,也在创造“现代文学”。

内容简介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现代文学”之不同于“古典文学”,除了众所周知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发表形式密切相关。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大众传媒,不仅仅是新闻史家或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更吸引了无数思想史家、文化史家以及文学史家的目光。本书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

作者简介

作者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

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现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及传播方式——以1890年代至1930年代的报章为中心

一、报章之于“文学革命”

二、以“报章”为中心的文学时代

三、报章与文体之互相改造

四、从“圈子”到“流派”

五、关于“垄断”与“反垄断”

六、论战中的文学

附 记

晚清:报刊研究的视野及策略

一、怎样一个晚清

二、报刊研究的意义

三、文学史家的报刊研究

四、报刊研究的策略

文学史视野中的“报刊研究”——近二十年北大中文系有关“大众传媒”的博士及硕士学位论文

一、为何是“报刊研究”

二、北大学生的状态

三、可能存在的陷阱

附录 北大中文系近二十年有关“大众传媒”的博士及硕士学位论文

气球·学堂·报章——关于《教会新报》

一、气球

二、学堂

三、报章

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导论

一、读图之可能

二、画报的宗旨与手段

三、画报与《申报》之关系

四、关于“四大主题”

附录一 《点石斋画报》各号刊行时间表(按王朝纪年排列):

附录二 《点石斋画报》各号刊行时间表(按公元纪年排列):

作为“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

一、历史画卷、小说结构以及“水磨工夫”

二、以刊物为中心、报刊连载以及小说评点

三、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

学问家与舆论家——“回眸《新青年》”丛书序

作为“文化工程”与“启蒙生意”的百科全书——《近代中国的百科辞书》代序

在“文学史著”与“出版工程”之间——《〈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导读

一、从“大系”到“导论集”

二、是“主编”还是“责编”

三、“工程”何以能成功

四、同时代人的阅读与评价

五、后世的接纳与反思

六、重编的工作策略

为何以及如何编“全集”——从《章太炎全集》说起

一、“全集”为谁而编

二、编者的努力与权限

三、演说与报道

四、书札与题跋

五、翻译与编书

六、个人著作还是专题档案

清末民初言情小说的类型特征

作为“北京文学地图”的张恨水小说

20世纪中国文学纪事(上篇)

小引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平原。

得书感谢您对《“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在未来,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电子书
梦想是点亮青春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正是因为有梦想,敢追梦,才让我们的青春变得不一样。本书描写了以文学爱好者陈辰为代表的一群少年,从默默无闻到闪闪发光的心路历程。在朋友的鼓励下,“笔杆子”陈辰参加全市中学生作文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用实现梦想的方式诠释了成长的意义。陈辰的获奖,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也感染了周围的伙伴,激励着周围的人勇敢地追逐梦想。
行动与美学:苏珊·桑塔格的“沉默” 电子书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对美国文化界有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美国文化思潮的变化与争论。
恐龙国1:人与龙的乌托邦 电子书
恐龙国,一座隐藏在风暴中央的神秘岛屿。在这奇境般的国度里,恐龙与人类共同生活和工作着……亚瑟与威尔这对父子在一趟航海旅行中遭遇台风,漂流到恐龙国。各种挑战接踵而来,他们必须一边努力适应当地生活并学习恐龙的语言和文化,一边寻找着自己在新世界的使命和责任。亚瑟决定作为学者探究恐龙国的隐秘历史,威尔则立志成为一名翼龙骑士。然而,父子二人的旅程并不像他们预想得那样顺利……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电子书
本书由“现代”烛照与史乘重释、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历史人物与形象嬗变三编组成。包含:现代中国历史文学之经验、情爱传奇与历史风云——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勾践形象在20世纪中国戏剧中的嬗变等11章内容。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创作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结合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在其艺术实践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了王尔德艺术实践中的伦理内涵和内在关联,着重探讨了艺术与伦理道德既相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具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