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关于中国文化的通论性著作。
内容简介
是一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通论性著作,它从检讨198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文化热”开始入手,提出开展“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这一课题的研究,然后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加以探讨。
内容包括二十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新文化主体思想的消长、新文化主要流派(包括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的比较、新文化进程偏差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新文化的发展趋向作了前瞻。
作者简介
作者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著作有:《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严复评传》《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科学与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寻胡适的精神世界》《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傅斯年一生志业研究》《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二卷,合著)等。编著有:《胡适文集》(12册)、《傅斯年文集》(7卷)、《丁文江文集》(7卷)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序言
引言
一、超越政治与历史的二律背反
二、寻找失落的文化主体
三、“20世纪中国文化”的诱惑
第一章 新文化创造者的忧患
一、为中国知识分子正名
二、“知识分子”释义
三、六代人的选择
四、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特点
第二章 新文化主体思想的消长
一、时代的逼迫:从兴业到立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三、新文化主体思想的开掘
四、个性解放思潮的消退
第三章 新文化流派的比较
一、寻找中国文化新坐标
二、保守主义的文化魅力
三、自由主义的文化探索
四、激进主义的文化情结
五、历史的昭示:确立多元化的文化秩序
第四章 新文化演进的偏差
一、“世界文化”的时代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新文化的产生
三、文化重构的内在限制
第五章 中国新文化的重建
一、寻找现代意义的文化主题
二、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转换
三、构造新的文化机制
四、介入世界文化主潮
附录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之系统分析
一、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历史环境
二、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功能模式
三、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在结构
四、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巨涨落历程
后记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是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欧阳哲生。
得书感谢您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