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以1919—1949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传播为对象展开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历程、重要特点及历史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廓清其编译与传播脉络,分析编译与传播特点,梳理编译与传播途径,总结编译与传播经验,进而揭示其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王海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党史党建领域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出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现实逻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基本经验研究》《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学术著作共16部(包括个人专著5部,编著11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教学与研究》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近30余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2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自身思想力量和理论力量的感召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革命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高度认同性
二、 广大进步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了“智囊”和传播者作用
(一)20世纪初期三大留学生群体
(二)左翼知识分子群体
(三)延安知识分子群体
三、 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在中国初期传播阶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探索中国革命发展新道路
(三)全民族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水平
四、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
五、 共产国际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与具体指导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出版机构的初步建立与完善
一、 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中共编译与出版机构的起步与探索
(一)中共出版政策的制定与出版管理机构的初步建立
(二)中央编译与出版发行机构的建立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发行
二、 中央苏区时期编译与出版机构的初步完善
(一)中央编译与出版经典著作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出版管理机构的完善
(二)中央编译与出版发行机构的健全
(三)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发行
(四)国统区主要出版发行机构
三、 延安时期中央编译与出版机构的成熟与健全
(一)中央出版管理机构的健全与完善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机构的组建
(三)根据地出版发行机构的健全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
(四)国统区中共出版发行机构的创建与扩大
(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印刷机构的初步建立与完善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主要类别、重要途径与基本特征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早期选择性编译与传播阶段(1899—1919)
(一)早期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选择性编译与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早期选择性编译与传播的主要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早期选择性编译与传播的影响和思考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初步编译与传播阶段(1919—1927)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主要类别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重要途径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基本特征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历史影响
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曲折编译与传播阶段(1927—1937)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主要类别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重要途径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基本特征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影响与思考
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编译与传播阶段(1937—194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主要类别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重要途径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多渠道发行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基本特征
(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历史影响
五、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编译与传播阶段(1946—1949)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主要类别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编译与传播的历史影响
第四章 国共两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过程中的博弈
一、 建立和完善庞大的图书杂志审查系统
(一)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
(二)新闻监管机构
二、 制定与颁布严格的图书杂志审查法规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图书杂志审查法规的制定与颁布
(二)全民族抗战时期图书杂志审查法规的制定与颁布
三、 国民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严酷审查与查禁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严酷审查
(二)全民族抗战时期国民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严酷审查
(三)被查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其他革命进步书刊种类
四、 中共领导反查禁斗争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在报刊发表文章,抨击查禁,呼吁言论自由
(二)充分依靠党领导下的出版发行阵地
(三)努力扩大文化统一战线队伍
(四)灵活运用各种隐蔽手段
五、 中共领导反查禁斗争的历史影响
第五章 编译与传播过程中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
一、 中共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简要历程
(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分散化、个体性学习阶段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具规模、组织化学习阶段
(三)全民族抗战时期:制度化、规范化学习阶段
(四)解放战争时期:较为系统化深入学习阶段
二、 中共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利用报纸、杂志
(二)依靠专门的出版机构
(三)开办各类党校和政治军事学校
(四)借助于各种纪念活动
(五)成立各个门类的学术团体和研究会
(六)中央领导率先垂范,积极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进行互动交流
三、 中共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特点
(一)学习书目主题鲜明,具有较强针对性
(二)倡导自学,发扬“钉子精神”
(三)结合党员干部实际,因材施教
(四)认真做笔记,采取多样化学习方式
四、 中共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经验与启示
(一)精心研读原著,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二)以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
(三)密切联系实际,紧扣中国革命的主题和实践
(四)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新的理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六章 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影响
一、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的文本基础和丰富的思想资源
(一)早期经典著作的翻译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语境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源头活水
二、 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学理性研究和运用
三、 推动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巩固和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四、 为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兴社会科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新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五)马克思主义其他学科
五、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普及,提高了广大民众政治觉悟与革命意识
六、 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养料和丰富素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译文出版年表(1919—1949)
附录2 列宁著作中译文出版年表(1919—1949)
附录3 斯大林著作中译文出版年表(1921—1949)
附录4 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1923年10月)
附录5 伪国民党中宣部的宣传品审查条例(1929年)
附录6 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以及三店合并初期出版发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概览
(一)马克思恩格斯译著
(二)列宁、斯大林译著
附录7 《修正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查标准》(1938年7月21日)
附录8 《修正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1940年9月6日)
附录9 《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同时亦适用于各地)》(1941年12月1日)
附录10 国民党查禁马列主义书刊目录(1938年10月—1941年6月)
后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1919-1949)(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是201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海军。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1919-1949)(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