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经有170多年了,对此学界有不同的解读。
内容简介
从它的形态来看,有原生形态,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有次生形态,即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还有再生形态,就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如何由西方形态变为东方形态,由欧洲形态变为亚洲形态,由德国形态变为中国形态,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理论前沿问题。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文化意蕴、当代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及其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多个方面,梳理、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展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
编者郭建宁,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1990年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2011计划“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副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阐发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二)“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阐发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一)《实践论》与《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阐发
(二)反对主观主义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三)《论持久战》: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的实际运用
三、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一)城市中心论的破产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创立
第二章 与中国建设实践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二、 《论十大关系》: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三、 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
四、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阐发
五、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继续探索
(一)关于重视调查研究的思想与实践
(二)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思想
(三)关于发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
(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
(五)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新认识
(六)关于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
第三章 与中国改革实践结合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品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二、 三大主题的接力探索
(一)接力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接力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三)接力探索“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一)关于“中国梦”
(二)关于中国道路
(三)关于改革开放
第四章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中华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条件
1.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可能
2.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动力
3.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
4.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形式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风格
二、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丰硕成果
1.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2.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前思想文化领域所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1.如何面对价值观多样化的现实,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阵地?
2.如何处理中、西、马的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综合创新?
3.如何应对新媒介的挑战,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权?
四、 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1.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须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正确的态度与方法
2.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积极主动地吸取其他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
3.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以综合创新为发展核心
4.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5.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章 在理论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活力源泉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及其成果
(一)党的理论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创新
三、 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与发展空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二)当前中国面临的时代课题与理论创新的未来发展
第六章 谱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二、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坚定“四个自信”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五大发展理念
4.“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3.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依靠力量
4.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践行群众路线
四、 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思想旗帜和根本指针
2.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4.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后 记
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建宁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